第B2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诗共欣赏》

作者    叶嘉莹

出版    三联书店

日期    2016年5月

  《好诗共欣赏》,只从此一书名,读者就可以想见这一定是一本较为大众化的读物。此书实为作者于1988年在北京教委礼堂举行四次旧诗欣赏讲座的录音整理稿,然而在这四讲中,作者虚实结合,深入浅出地对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位大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叶嘉莹说,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很可贵的传统,那就是让人心不死。在诗人里面,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实现自我的人,他完成了自己最超越、最美好的一种品格,不过,陶渊明的自我完善是消极、内向的,只是完成了自我。杜甫的心是不死的,他心中永远有着一份博大、深厚的感情,宇宙万物的形象皆能引起他内心的关切和感动。李商隐经常把最美好的形象跟最悲哀的感情组合起来,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一种心态———热切的追寻和悲哀的失落,充满了迷惘。

  叶嘉莹还对诗与词进行了比较,说:诗与词不同,诗是要言志的。诗既然要表现自己的情志,那么你的内心首先就要真的有一种“摇荡性情”的感动,所谓“情动于中”,那个“动”字是最重要的。她通过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位诗人的诗作,从物象、心境、结构等角度切入,带领读者去体会诗作的美感特质。

  在第一讲概论中,叶嘉莹还特别指出,中国诗歌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这种感发生命的特质,确可对一个人的智慧和心性形成启发和陶冶。而通过“兴”等手法,三位诗人在他们不同的表述方式中,展示了各自的文学个性和风格。

  (推荐书友:虞时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