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旭灿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袁信禄 陈云松 秉承“追赶跨越”的主基调,宁海这几年铆着劲奋起直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全县主要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均位居全市前列。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新坐标,描绘了宁波未来崭新的发展蓝图。作为宁波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区之一,宁海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坚定不移地打好生态牌、走好创新路、弹好协奏曲,全力争当绿色崛起排头兵。”宁海县委书记褚银良在接受采访时信心满满。 信心源于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创造的机会。“中国制造2025”、跨境电子商务国家级试点……在新一轮发展中,宁波获得的这些政策和利好,也给宁海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吹响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开发号角、启动“双核联动”战略,就是宁海决策层为抢抓机遇而精心谋划的最大手笔。整个宁海环三门湾区域有着721.58平方公里可开发的土地以及空域、空间,水、电资源丰富,交通集散条件优越。经过前期的建设,新区已具雏形,包括新能源汽车、现代模具、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材料在内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褚银良说:“未来3年计划投入200亿元,再造一个当前规模的工业经济产业,实现翻番发展,将宁海建设成为‘一圈一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宁波辐射温台的桥头堡。” 今年以来,宁海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3个月保持在全市前三位。今年上半年,更以高达25.5%的速度位居全市第一;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9.95亿元,增长比例达到16.3%,财政总收入达到48.3亿元,增速达到11.7%。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个指标增速居全市首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宁海的一抹亮色。县政府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推动以电动汽车为主的产业发展。同时还建立科技产业基金、创投风投天使基金、创投母基金等,以创新推动转型。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宁海科技进步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十。 面对不俗成绩,褚银良表示,与大城市相比,宁海在吸引人才、科技创新和城镇集聚辐射力方面还较为薄弱。县委全委会提出要补好科技创新、城镇能级、开放带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六块短板。尤其是作为宁波首个国家生态县、浙江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县、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宁海仍然把生态建设作为一块短板提出来,这是对自身的更高追求。 “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经济化,这篇文章没有止境。”褚银良表示,在具体实践中,要继续念好“治、建、转”三字经。开展治水、治气、治脏、治乱、治违、治堵“六治三清”专项行动,打出一套城乡治理的组合拳,实现全域治理、全面提升、全景打造、全民共建、全体共享,建设美丽城乡“升级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打造、精心谋划,投入400亿元把美丽县城做成全国的样板和示范;实施“百村千户万人”工程,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电子商务、来料加工产业,让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房屋、土地变成资本,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力,变成绿色经济。 眼下,宁海各地已经创出很多美丽故事和美丽载体,在山区,桑洲镇精心打造四季花海,建设花语小镇,成效初显;在海边,长街、一市等乡镇发展太阳能、风能、光能、潮汐能,打造追风逐浪小镇,进展顺利;在传统古村落茶院乡许家山石头村,石头记小镇呼之欲出。 “越来越美,越来越好。”这是褚银良对宁海未来的展望。他表示,弘扬好大气、正气、硬气、和气“四气”精神,深入打造政治生态好、自然生态好、经济生态好、人文生态好“四好”示范区,让宁海真正成为工作最有成就感、生活最有幸福感、居住最有安全感、话语最有自豪感的“四感”城市。 (相关报道见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