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象棋:智慧的游戏,真正的国粹

  韩鹏俊(吴央央 摄)

  顾玮 吴央央 整理      

  中国象棋起源于“六博”

  中国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体现了经过提炼和升华的思维艺术。中国人用自己的历史经验和聪明智慧,创造了模拟古代战争、比拼计算能力、斗智斗勇的象棋游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智慧体育项目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或者科技,都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研究中国象棋发展的历史过程,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恰当的断代分期。棋史专家刘道平、张丰两位先生长期研究我国古代象棋发展的历史,将其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期、鼎盛期和稳步期。

  中国象棋由孕育到雏形,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实践、改进、充实、完善。《楚辞·招魂》篇说:“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较量智谋、技术、修养等的竞技运动。但六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的时间划至北周武帝宇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期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六搏的历史相当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与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子,生活在距今3500多年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帝武乙荒淫无道,制作了一尊人形偶像,把它称作“天神”,然后“与之博,令人为行”。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史记·宋微子世家》还记载了公元前683年,宋缗公与大夫南宫万因六博发生争吵,被南宫万提起六博棋盘砸死的事。《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认为博弈是有益的活动,比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要好,因此,给予博弈很高的评价。这里的博即六博,弈即围棋,两者并称“博弈”。 

  六博棋由箸、棋子、棋盘、博筹、割刀、削和盛具组成。箸又称箭、傅、究、蔽,总计六支,故称六博。初用竹木制成,两头尖长如箭形,后来也有用骨、玉制成。棋子称棋,又名马,共12枚,黑白各半,或黑红各半,双方各执一色。棋盘称木局,又称曲道,多木质,近似方形,在白或黑色的棋盘正面阴刻不同矩形纹槽及圆点,并涂上红漆或在纹槽内嵌入象牙。博筹用狭窄的竹片制成,分长短两种,数量多少不等,用来记录对博者输赢情况。割刀和削是博时用来削制博筹记数的。盛具乃盛放棋具的盒。

  战国时期,六博活动盛行各国,《列子·说符》记载了大梁有人在路口高楼上设置棋盘让行人上楼击博。《史记·苏秦列传》中讲得更明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书中列举了八种娱乐活动,有六博而无围棋。

  现存最古老的六博棋局,是1975年至1976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末期古墓中出土的,形制与古文献记载基本相合。

  中国象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六博棋是中国象棋的鼻祖。秦汉时期的象棋虽然还保留着战国时期对局的许多特点,但从汉墓出土物看,双方有着一枚较其他棋子体积要大些的棋子,上面刻有龙和虎的图案,这无疑是主帅的象征。

  此后的岁月中,象棋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据北周王褒的《象戏经序》记载,那时的象棋内容主要分为天文、地理、阴阳、四时等12大类。北周大文学家庾信在他写的《象戏赋》中也一再提到,象棋是取象于天地、日月、龟马和一年的12月份,按顺序排列而成的。

  唐朝时期,盛行象戏,这里特指象棋。唐代的象棋中已出现了王、上将、车、马、象、士等名称。唐代文人牛僧孺曾以神话形式在《玄怪录》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有个叫岑顺的商人,来到陕州,客居在一位姓吕的朋友家中。一天夜晚,忽梦到两军交锋,打得十分激烈,不可开交。两军的战鼓声和呐喊声惊天动地,令他十分害怕。这时有个身穿军衣、手执长矛的士兵走过来对他说:“不要害怕!这是金象正在吞吃“夜”(夜是当时象棋中的一个棋子名称),这是一场恶战呀。”随后,岑顺看到许多用铁铸成的士兵或乘车或骑马,在将帅的指挥下英勇作战。醒后,岑顺回想起梦中的情形,历历在目。于是天亮以后,他找到了梦中见到的那处战场,在那里发现了一座古墓,掘开一看,墓中“有金象局,列马满枰……及象戏行马之势也。”这虽是一则离奇的故事,但基本上符合唐代象戏盛行的实际情况,也是对唐代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

  象戏在唐代经过总结和提高,至北宋时期,有了新的变化。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制了“七国象棋”,让我们得以窥见11世纪时象棋的具体面貌:棋盘由纵横19条主线交错成324个方格,以7种颜色代表秦、楚、燕、赵、魏、韩、齐7个国家,由7人共围一盘下棋,其中1人为霸主,某余6人结成3对互相支持,各用17个棋子在枰上摆三角形状,依照次序,进行对弈。这种棋的玩法很复杂,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之中流行。至于民间,盛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象棋。据北宋晁无咎的《广象棋图》载述,民间象棋的棋盘由纵横11条主线交错而成,下棋时只用32个棋子,棋子的名称和现在完全一致。

  至南宋初期,棋盘又有了新的改进,成为纵9路、横10路的格式。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是精于棋弈的,她写过《打马图经》,书中所列的象棋棋盘,已和现在完全一致。

  至于棋子,李清照的书中虽未按名详列,但南宋晚期的另一位著名词人刘克庄在他歌咏象棋的长诗《象弈》中告诉我们,那时的棋子有将、士、相、车、马、炮、兵等共32子,行棋规则也大致与现在相同。

  制作棋子的材料,唐朝时主要采用钢铁等金属铸造,而且棋子上按名称铸有形象,犹如现代的国际象棋。今天中国象棋使用的以字代形的棋子,初见于宋徽宗赵佶的宫词。由此可见,宋代或宋代之前,就已有了文字棋子了,这也是象棋能够在我国各个阶层中迅速普及的一个科学性的创举。

  如果从战国时代的“六博象棋”算起,象棋在中国已经流行了2000多年了,可算是真正的“国粹”。

  (讲演内容来自天一阁书院·国学堂,有删节)

  主讲人名片

  韩鹏俊 国家级象棋教练员、国家二级社会体育象棋指导员,现为宁波市国华棋院院长,宁波国家高新区棋牌协会会长。

  2012年11月代表宁波参加浙江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荣获象棋团体冠军,并多次荣获宁波市级象棋比赛前十名。

  好声音

  ———中国人用自己的历史经验和聪明智慧,创造了模拟古代战争、比拼计算能力、斗智斗勇的象棋游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智慧体育项目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如果从战国时代的“六博象棋”算起,象棋在中国已经流行了2000多年了,可算是真正的“国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