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开放周刊·国际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仑玉兰社区

编织中外居民“里仁”情

  中外志愿者在小区内植树。(张燕 陈红 摄)
  社区“大妈”教外国居民包粽子。(张燕 陈红 摄)

  本报记者  张 燕

  北仑记者站 金旭孟

  通讯员   陈 红

 

  编者按

  “楼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2001年电影《大腕》里,当李成儒摇头晃脑、煞有介事地说出这段台词,大伙都乐了。“国际化社区”在当时,似乎只是一个概念。

  时至今日,城市国际化早已融入宁波的生活细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甬生活的外籍人士约2万人,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让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宁波,充分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开放周刊今起推出“走进国际化社区”专栏。

  平台已经搭好啦,接下来就看小伙伴们的啦:你们觉得哪个小区有国际范,只要知会一声,咱日报记者保证“指哪打哪”,决不错过。

  联系电话:87685146

  邮箱:184804567@qq.com

  “这里气氛很好,我们也来出点力。”法国人达尔文2002年来北仑时,就被当地居民的热情所感染,达尔文说,刚来时,由于对北仑不熟悉,每天上下班连路都找不到,他只好边走边问,遇到的每个人都耐心地帮助他,有的甚至把他送到小区门口,让他非常感动。受此启发,达尔文专门建了一个英文版的“你好,宁波”网站,把医院、车站、电影院等地点,分门别类用英语标识好,既宣传宁波,又方便外国朋友。

  “外籍居民有一定流动性,但他们和本地居民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的氛围却一年年保留了下来。”邬晓红说。今年上半年,玉兰社区成立了全市首个以小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组织———“里仁为美”志愿服务团,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还担任了该志愿者团队的形象大使。“我们有什么活动,在小区门口出个通知,除了本地人外,外籍居民也会积极参与。”玉兰社区工作人员王璐桐说。据了解,成立当天,“里仁为美”志愿者服务团共有460多位居民报名,其中包括28位外籍居民。

  周末的早晨,来自加拿大的沃特曼和妻子一起,开始收拾位于北仑里仁花园的家,在这里,他们已经居住两年了。

  接着,他们骑自行车去九峰山,沿着步道,呼吸大自然赠予的一天中最清新的空气。

  中午时分,身为外国人的沃特曼夫妇,有时候会在九峰山脚下的小摊买个现做的煎饼,有时候会去星巴克喝杯咖啡,然后一起去银泰城购物、看电影、做足浴。

  虽说远离故土,但对沃特曼先生而言,北仑的周末显得舒适而安逸。“这里不仅山、水和我的家乡Vancouver一样美,而且北仑人,也和家乡人民一样友好。”他说,很期待接下来玉兰社区到他工作的爱学国际学校来组织中秋节DIY活动。

  社区“心桥”

  连接“洋居民”

  在北仑,有这样感受的并不只沃特曼一人。位于新碶街道的玉兰社区,这里生活着来自法国、美国、韩国、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外籍居民,虽然外籍居民的流动性有点大,但他们都知道,社区就是他们的娘家。

  早在2007年,北仑公安部门就在里仁花园小区设立了全市首个境外人员户籍服务站,将境外人员纳入社区实有人口管理,方便境外人员临时户口申报,推行境外人员本地化管理,为境外人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了条件。

  有了外籍人口管理基础,社区开始搭建沟通的心桥。当年9月,玉兰社区“心桥”海外联谊会成立,除了外籍人士,居住在该社区的港澳台同胞也加入其中,这个联谊会成为400多名境外人士的“家”。虽然不少人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爱生活、爱北仑是联谊会成员共同的心愿。通过“心桥”,境外居民不仅能够了解北仑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心桥”还为他们在北仑兴办事业、探亲旅游等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境外人士体验到了北仑人民的热情友好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这些天一大早,玉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邬晓红就在里仁花园、东海明园等小区转悠,她的包里还装着几本社区自编的《便民服务手册》。“新学期了,社区有几位外籍居民的孩子入学,也许会需要这些服务性的东西。”邬晓红说,她得趁他们上班之前送给他们。

  不仅仅是邬晓红,在玉兰社区服务中心,“心连着心,你连着我,此岸连着彼岸,社区连着世界”这句话装在众多“玉兰”人的心里。社区开辟了面向涉外人员的“绿色服务通道”,落实专人接听服务热线,认真详细地做好他们的需求记录,并及时联络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在个人创业、子女就学、就医看病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此外,精彩的社区活动,也让老外们进一步认识宁波、认识中国。“心桥联谊会”活动中心的定位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港城北仑之窗”,在这里,心桥俱乐部的乒乓球队、网球队、象棋队、户外俱乐部、剪纸社、翰墨轩书画社等让中外居民体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心桥艺术团的瑜伽班、插花班、太极拳队、老外艺术团则让外籍居民感受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在心桥艺术团,《三字经》吟诵、《吉祥三宝》学唱、京剧变脸、中国服装展示、中国武术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境外居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猜灯谜、做灯笼、闹元宵、看灯会等联谊活动,让境外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组织境外居民学用筷子、学裹粽子、学包汤圆、学书法、画国画、学剪纸、与本地居民一起欣赏茶艺表演等活动,让境外居民融入宁波生活。

  “生活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社区给我们的是一种包容、友爱的感觉。”这是德国居民鲍瑞思对玉兰社区的真诚评价。据了解,社区以“心桥联谊会”为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外家庭文化节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境外人士参加,营造出“共建共享新生活,中外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牵手传递

  志愿服务

  来自委内瑞拉的Badell女士在北仑做幼儿教师,来北仑已经两年了,当时几乎不会中文的她,每次问路、买东西,大家都很热心地帮她。“看到有些市民尽量用英语与我交谈,也让我更积极地投到中文的学习中去了。”Badell说。

  在玉兰社区,语言“障碍”渐渐成为中外居民联谊的基础。来自智利的罗莉娜是位英语老师,不仅热心参加社区组织的慈善活动,还经常到小山公园英语角,免费教小朋友学英语,老外也在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中提高了中文水平。

  2011年,全省首个以个人称谓命名的“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在玉兰社区成立,“洋雷锋”也有了活动的另一个“家”。达尔文结对帮扶了甘肃舟曲的一名贫困孩子,每年资助其1000元学费,平时还经常寄去一些衣物;来自加拿大的李莎,看到冬天里青海省同仁县的一些孩子衣着单薄,便带头向社区居民发出献爱心的倡议;在牵手贵州贫困学生活动中,来自澳大利亚的鲁斯夫妇,一大早就赶到现场,认领结对台江县的女孩小梅……

  (制图:郑勇)

  链接

  北仑玉兰社区里,有个小区名叫“里仁花园”。

  孔子曰:“里仁为美”,意为“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事情”。“洋居民”在玉兰社区感受到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种种美好,虽然他们中很多人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座有着美好希冀的城市中,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文之美,让这个社区如玉兰花一样散发芬芳。

  (张燕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