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去汽车南站托运东西,差点被门口的‘黄牛’给忽悠了。几个‘黄牛’守在门口招揽生意,身边还有模有样地放了几个包裹,他们开出的价格是正规托运的四五倍,不明真相的顾客很容易被忽悠。”张先生致电媒体热线反映情况。记者调查发现,汽车南站托运部的“黄牛”问题“历史悠久”,2008年以来媒体有过多次报道(9月22日《宁波晚报》)。 这么多年过去了,汽车南站托运部的“黄牛”依然“长盛不衰”,且肆无忌惮,恐怕需要从多方面作些反思。 综合性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门面,这个区域配备的管理力量是比较强的,执法也是相对严格的。那么,在执法高压态势下,汽车南站托运部的“黄牛”,缘何能成为“打不死的小强”?担负监管责任的单位和部门,应该从管理的角度找找原因,想想对策。 所谓“无利不起早”,托运“黄牛”的存在,必然有利可图。但问题是,“黄牛”与汽车南站正规的托运部仅一步之遥,而且服务价格悬殊,他们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正规的、价格低廉的托运服务,为何“斗”不过掠取暴利的“黄牛”?还有,这次把问题捅到媒体的是普通消费者,而非汽车南站托运部的经营者。面对拦在门口的非法竞争对手,这么多年了,他们为啥能够相安无事? 报道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汽车南站管理者“也曾想方设法驱赶‘黄牛’,但收效不大。‘黄牛’有利可图,所以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除”。很显然,用驱赶的办法治“黄牛”,太缺乏技术含量了,是下下策。要想从根本上打破治理怪圈,还是得把前述几个问题先想清楚、弄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