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潮 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将体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根据《指导意见》,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9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目前高考、中考“唯分数论”的背景下,学校和学生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倾向,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滑坡。体育进中考,用中考“指挥棒”引导乃至逼迫学校和学生重视体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扭转“重智轻体”的倾向。 但这一改革,要落实好并不容易。其中,人们最为关心的应该是如何保证公平性———任何考试应以公平性为前提,否则,再好的初衷也可能南辕北辙,引发新的不公和矛盾。相较于语、数、外“唯分数”的简单公平,体育测试的公平性要复杂得多,除了杜绝徇私舞弊,还有不少难题需要化解。 譬如,怎样选择测试项目。体育项目有很多,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有的学生擅长跑步、游泳,有的学生可能对某种小众健身项目情有独钟……这意味着,体育测试不能像语、数、外那样,用一张试卷考所有学生,而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否则,让擅长游泳的学生去测试踢足球,显然不公平。同时,不同体育项目的测试成绩如何相互比较,游泳成绩与跑步成绩怎样论高低,无疑也是一个难题,需要细加考量、慎重权衡才能做到相对公平。 再譬如,怎样综合评价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打篮球、踢足球、跑步、游泳等,主要是测试学生的体育技能。而现实中,有些学生(包括有些成年人)身体素质挺好,但就是跑不快、跳不远,也不擅长打篮球、踢足球,总之就是“体育盲”。反之,有些游泳游得很快、篮球打得不错的学生,身体素质未必就很好。体育进中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培养运动员,所以中考体育测试不应该“唯技能论英雄”。那么,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用什么方法来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这些难题意味着,体育进中考需要有更全面、更细致、更合理的制度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改进。唯有以公平性为前提,体育进中考才能彰显其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