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区县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子“下沉”听民意解烦忧

招宝山街道:“民生党建”引领打造幸福社区

  老党员帮助社区残疾居民培训手工编织。
  (沈颖 余建文 摄)
  “流动会议室”入户征求居民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沈 颖 王 超

  基层支部亮诺担责服务群众,老支书退而不休坚守信念,先进党员重活累活抢在先。10日,镇海招宝山街道公开表彰辖区内19名好支书、20个好支部以及40名好党员,将党员带头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瞄准服务民生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党员、基层党支部“钉钉子”精神,深入实施“三入四办”、“双新提升”、“微民生大服务”、“基层治理”四大工程,切实满足居民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打造“幸福党建”招宝山样本。

  

  “微民生”折射大情怀

  清川小区88岁的黄汉琪老人,因为家住顶楼,每天上下楼十分困难。“自打楼道中设置了转角椅,走楼梯累了能歇歇脚”,老人连声夸赞。

  1000多把小小楼道转角椅,不过是街道近年来实施的民生实事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街道所辖10个社区分别围绕“孝道”“爱心”“健康”“绿色环保”等10个主题,打造“一社一品”民生项目,有效整合亮点“微民生”项目,形成一个个精品服务项目。

  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微民生’工程从最初的以文体娱乐项目为主转向以民生和社会公益项目为重,通过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干部接单‘三步曲’,建立百姓‘微事务’标准化处理流程,切实服务群众”。街道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发包、政府引导、公益创投等方式,将社区公共服务由政府“单一”供给,成功转为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共建单位、志愿者等“多元”供给。

  据悉,3年中,街道共投入2500余万元,实施“孝心车轮食堂”、“康馨工疗站”等“微民生”服务项目179个,建立七大服务体系,服务群众近30万人次,居民满意率98%以上。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本民情日记、一叠宣传资料、一张小板凳,在街道党员居干日常入户走访中,这三件“行头”是标配,居民有疑问咨询,当场解答;遇到矛盾问题,现场调处;需要申报手续,帮助代办……

  “把群众关心的实事做好,才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真本事!”街道党工委书记程振明说,党建工作要立足于提升居民幸福感,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早在2013年,招宝山街道就在街居干部中部署开展“三入四办”实践活动,以入户、入店、入企为载体,即办问题事、大办身边事、帮办求助事、实办民生事,建立联系结对、一线下访、民情恳谈等八项工作制度,推动干部工作作风大转变。

  街道还推行“五个转出来”民情探访制,200余名机关、社区干部躬身向下,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通过“流动会议室”、“敲门行动”、“现场办公室”、“别样夜生活”、“首席服务员”等一批创新做法,提升办事效率,第一时间了解基层需求、解决“疑难杂症”。

  在西门社区,一群有技能、懂修理、热心公益的党员能人建立“好管家”党支部,承担日常巡逻、维修家电、调解矛盾等服务;后大街社区的港城花园在徐俊祥、朱学年等老党员带领下,通过众筹模式,让老小区焕发出新生机……

  “全能社工”点燃自治红色引擎

  从去年起,招宝山街道实施社工知识更新、工作创新“双新计划”,建立社工师徒结对、民生问题调研、破难项目领衔包责以及奖励激励等制度,全面提升社工综合能力。街道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出一支“全能社工”队伍,以适应现代社会基层治理的需要。

  2013年起,招宝山街道开始全面推行“党建+自治”模式,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以“社区—小区(楼群、商圈)—楼道”为基本单元,分级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激活散落在辖区内各个网格中的党员、社会贤达、商家代表、居民骨干等“红色细胞”的服务能量。目前,街道10个社区建立起122个党建“网格”。33个小区自治站、2000个楼道自治组,568个特色楼道等“红色细胞”推动了楼群(网格)党组织从自我完善型向社会治理服务型转变,一张覆盖每家每户的全新社区治理“网”已基本形成。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街道通过推行“一单两表”、“双述三评”务实性考核体系,把更多的“裁判打分权”交到群众手中,让基层干部干有方向、干有压力。重点督办问题的办理情况,季度一小评、半年一中评、年度一总评。测评满意度达不到80%的,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再议再办,直至群众满意为止。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以考核为“幸福党建”建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奉献初心,继续实干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