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慈善商店开业,商品琳琅满目。 (陈朝霞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近日,宁波市首个综合性公益聚集地———宁波市公益街在海曙区开街,海曙区有了一个承载着“公益”梦想、汇集社会各方面慈善力量和各类公益资源,吸引社会公众参与慈善的基地。 宁波市公益街只是海曙区慈善事业发展的缩影。如今在海曙区,区慈善总会、9个慈善分会和78个社区工作站构建了覆盖基层的完善的慈善工作网络,并在搭建社区慈善爱心供需“桥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社区慈善爱心基金”,到丰富多彩的“小微项目”,发挥了慈善资源在社区的最大效应。 ■“社区慈善爱心基金”夯实基础 “慈善工作只有扎根基层,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社区慈善爱心基金’的萌芽发展就是很好的案例。”海曙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3年4月,海曙区慈善总会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居民互助会”这一有着“社区慈善爱心基金”萌芽的经验,出台了“社区慈善爱心基金”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并率先在西门街道13个社区试点,当年共收到善款80多万元,实物近10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近1500人次。2014年8月,“社区慈善爱心基金”有了新发展———白云街道整合几个社区资源,成立慈善“云基金”。 在区慈善总会的基金管理框架下,由区慈善总会和街道社区进行双重监督,街道、社区将辖区内小、微、散的公益资金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募集、整合,发放给筛选把关后的救助对象,充分发挥了社区慈善爱心基金的灵活性、及时性、务实性和有效性。 ■“小微项目”后来居上 近两年来,海曙社区创新推出“爱心洗衣房”、“衣循环”等许多富有特色的“小微项目”,成为海曙区特色慈善项目中的品牌。为建设西门街道汪弄等社区的“爱心洗衣房”,区慈善总会专门配置了大功率的洗衣烘干一体机和爱心洗涤专用环保袋等,街道也投入资金建立了洗衣房专用场所和专门的消毒间。服务对象从本社区的独居老人,扩大到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70岁以上空巢老人及失独家庭、残疾人。洗涤房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免费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清洗床上用品,后来许多义工加入洗涤坊队伍,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结对,上门换取床单被套,提供一条龙服务,让慈善正能量不断传递。 “衣循环”是安泰社区2013年9月启动的二手衣物回收公益项目,三年来向甘肃、云南、湖南等第偏远贫困地区以及在甬贫困务工人员等,寄出了近2万公斤衣物。在助残方面,白云街道云乐社区残疾人日托中心、“白内障复明”、“精神病人服药”项目向全区所有居民铺开,还有“文化助残”为残疾人送报卡,扶助“满天星”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创业“添翼”工作室、“童年同梦”特殊儿童康复技能培训中心等项目。此外,新芝社区关爱失智老人的“寻智吧”、文昌社区的“百岁粥坊”、广安养怡院的“欧立应”爱心送餐车等则成为社区慈善助老的亮点。 “目前,海曙有27个社区‘小微项目’,它们虽然规模不大,但贴近群众,直面基层和百姓需求,满足了社会对慈善多元化的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成为海曙基层精准帮扶的特色和品牌。”该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