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蜜岩村:

圣贤治国 忠孝传家

  桂馥堂(朱军备 摄)
  蜜岩村前是一片农田
  蜜岩清溪流入章水
  鄞县民主政府旧址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孙 赟      

  

“四明锁钥,两皎咽喉”。千年古村蜜岩,坐落于四明山东麓,这里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蜜岩山下,大小两韭溪流程百余里,像两条蛟龙绕山而过,经千折百回,遂汇集于此,故称“皎口”,亦曰“双韭咽喉”。

  古意盎然

  文化名村重传承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发现这里有皇岙,故得名皇岙古道。村南山上有石室藏神仙秘典,石匣盛仙蜜,故称蜜岩。据《蜜岩显爵应氏宗谱》记载:四明蜜岩应氏始祖,为唐明州刺史应彪,汉司隶校尉讳奉之裔,后十世孙讳璛,居鄞之光溪,十四世孙讳高,为蜜岩开山祖,至今已繁衍40余代。

  蜜岩建村已有近900年,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居民绝大多数为应氏,间有祝氏、洪氏、陈氏等姓。

  初秋季节,再访蜜岩村。村口的一株大银杏树,叶子已被秋霜染黄。村中老人说,像这样的银杏树,还有50多株分布村里各处,记忆中早在幼年便已存在,但说不出有多少年。

  信步游走于蜜岩古村,村中许多老房子为砖木结构,斑驳的白墙上时而调皮地冒出几株多肉植物,爬山虎不客气地攀援在马头墙上,迎着秋风跟行人打招呼。深吸一口山村的空气,有甜甜的桂花香气。

  坐在小四合院闲聊,老人们说,蜜岩村最有名的就是双韭山房。这栋特色建筑分上、中、下宅,建有众多堂屋,堂前在中间,两旁按韭字排列,故名双韭房。现在这样的古民居有80%以上保持原貌,基本格局也没有变动。

  村中央有一个方形的池塘,叫作洗马池。老人说,这里是周边村民洗漱用水之所,若遇失火,就从池中打水赶去灭火,也是全村的消防设施。随着历史变迁,原先的活水变成了死水,但池子仍能调节一下村落的小气候。

  从各家各户的前门后院穿过,穿梭于村中的各条小巷,不一会儿便到了一栋充满民国风的房屋。这里曾是鄞县民主政府成立旧址,近些年来在鄞州区文管会的牵头下,大部分已经得到了修复,基本恢复了旧貌。轻轻地踩上旧式木质楼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似乎在诉说旧时的那些故事。

  2005年,蜜岩村成立历史文化名村维护队,同年该村入选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蜜岩村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忠孝传家

  红色山村谱新歌

  “圣贤治国,忠孝传家”是蜜岩村的祖训,这里曾是唐观阳侯明州刺史应彪后裔聚居地;北宋户部尚书陈显隐居之处;明清时代,诞生过教育家应廷赓等名宦乡贤;辛亥革命时,民国闻人一度群贤毕至;20世纪40年代,有许多为国献身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让蜜岩成为红色堡垒、革命老区。

  现今的鄞县民主政府旧址已经成为蜜岩村文化礼堂的一部分,给村民上党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会选在这里。

  旧址边上是桂馥堂,村人应维青在这座祠堂里创办过愈愚国民学校,是新式学堂。它的近旁是应文生与其儿子应桂馨创办的崇义学堂。后来,两处合并,成了蜜岩小学。

  抗战期间,作为四明咽喉要道的蜜岩是敌、我、顽三方必争之地。1942年5月,日寇因在此常遭袭击而撤离。同年秋天,为巩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明山地区成立鄞慈县办事处。1945年秋,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后,国民党三十三师、浙江保安队等地方部队,先后进驻蜜岩村,直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蜜岩村才迎来光明的岁月。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蜜岩人,时刻秉承着蜜岩的祖训家风,也会将这传承到下一代,谱写出一首新的蜜岩赞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