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同时“亮相”,现身说法。视频中,他们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10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人心向背》“猛料”十足,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无论贪官落马前后的容颜落差,还是不无诚意的忏悔;无论贪官处心积虑追求奢靡,还是大肆搞迷信,无不让人受到触动。其中,最让人反思的也许是这句话: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痛恨贪官却变成了贪官,这话出自周本顺之口。他在已成阶下囚、追悔莫及时说的这段话,可信度应该颇高。这种蜕变令人悲哀,最让人深思之处则在于:当年的穷孩子为何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为何沦为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粗略说来,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敬畏意识却弱化,理想和信念抛了锚。为了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一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比如有贪官称:(看到商人)住豪华房子,坐豪华车,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 二是权力越大诱惑越多,但缺乏节制,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俘虏。周本顺说过,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商人和你勾肩搭背,投你所好,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而是有求于你,以诱饵钓大鱼。以白恩培为例,其妻子看中只手镯,1000多万元,最后是某商人付的款。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权,能够满足商人所需,他们会如此舍得下血本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不能不提。无论白恩培、周本顺还是李春城,都称得上“一方诸侯”,他们并没有受到足够监督,相反在任上权力过大,甚至可以为所欲为。周本顺自称的一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一个市委书记本来应该早抓的,但是一直拖着不抓,中纪委催问了才抓,还有几个市级领导、厅级领导本来应该抓的,最后都在我所谓的把握之下没有抓”。 众所周知,中央一直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可到了周本顺那里,该反的贪官却不反,在其“把握”下,该抓的贪官居然没有抓成。这不是一件很令人震惊的事吗?如果地方一把手像这样大搞一言堂,恐怕会干扰甚至瓦解中央推进的反腐事业。 再联系到几年前有贪官透露权力不受制约的实例,不免更让人感慨。据报道,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说过:官当到了我这个级别,制度对我而言就像牛栏里关猫。无独有偶,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也说过,“官当到我们这一级,就没有人敢监督了”。这也许有夸大的成分,如果真没人管,两人为何落马?但从两人的言语中可知,一些官员到了一定级别确实缺乏足够的监督,这也是他们乱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并且,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明显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人生就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李春城语),一旦伸手就可能被捉,一旦贪腐就会身败名裂,正因如此,每个党员干部该系好“第一颗扣子”,绝不能让自己变为当初自己厌恶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