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长征精神 汲取前行力量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发)

  石仲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四支部队到达陕北)的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部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毛泽东四论长征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纵横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对长征的系统论述至少有四次。第一次是在1935年10月23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彭德怀指挥步兵取得打败尾追的敌骑兵的胜利被赞誉为“唯我彭大将军”之后,毛泽东讲话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司令部阵中日记计算,我们已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有收获的。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毛泽东讲长征最早的一次。

  其他三次分别是1935年11月5日、11月9日和12月27日。这三次讲话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中央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红军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但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要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二是进行长征的,还有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中国的三支主力红军都作了阵地大转移。今后,我们红军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三是对怎样认识长征作了辩证分析,指出:红军丢了原来的根据地,本身有很大削弱,从这一个方面说来是失败了。但在另一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毛泽东的这个分析对全面认识长征的历史意义具有指导意义。

  伟大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此后,中央一直重视红军长征精神的宣传,并不断对长征精神的内涵进行理论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全面总结了长征的深刻精神内涵,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我从2003年后就“走走党史”,对长征路作了历史考察。根据我走长征路的体验认为,长征精神的五个方面内涵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整体。

  1、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伟大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

  红军长征,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厄,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那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广大红军将士靠什么来战胜敌人、克服险阻、渡过艰难?首要的一条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是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难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也是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它是一切精神动力之源。

  2、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是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长征就能取得胜利。红一、二、四方面军都过了雪山草地,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和编入其序列的原红一方面军部分指战员,有的是三次过雪山草地,每次都有不少同志长眠在那里,但幸存者都胜利地到了陕北。我问过一些老红军:你们在与敌人作战时,在过雪山草地时,想没有想过生死问题?他们回答说: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参加红军,最初是为了找条活路,以后受教育才懂得革命道理。我们现在吃苦,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我们牺牲了,是为了解放天下穷苦人,这种牺牲值得。因此,打仗个个奋勇争先,不怕死。毛主席讲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实际上当时就是这么做的。长征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进行曲。红军指战员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就能无往而不胜。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伟大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

  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党的坚信,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的这种精神,是红军将士作为革命军人的基本素质。仅有这种精神,并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红军将士并不知道其错误,也能发挥这种精神,并能谱写出天惊地撼的英雄史诗,但其结局是异常惨烈的。只有在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那种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红军长征能够到达陕北,要归功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从而红军长征才有了一套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这才使红军得以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伟大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红军与其他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够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紧密团结,互助友爱。因而具有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长征是四支军队先后进行的。这几支军队怎样互相接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在整个长征途中的始发阶段和最后会师阶段表现得非常突出。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取得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从广大红军将士来看,在整个长征途中,特别是在遇到艰难险阻,在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雪山草地搏斗的过程中,这种团结互助、为了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品德,令人十分感动。我在四川绵阳访问一位老红军,当年是搞宣传的红小鬼。他讲述了一件亲眼见到的舍己救人的事。他说:那个草地尽是水草,深一脚浅一脚地分不清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大家忙着赶路,一个同志不小心,陷进泥潭里了。我们那时不知道:掉进去后,不能往上挣扎,只有斜躺着蹬草兜,往浅处翻滚移动,才能脱离危险。那个同志拼命往上挣扎,结果越陷越深。这时,另一个队的不相识的年长的同志走到这里,见此情况,毅然地踏进泥潭将那个同志拉上来了,而那位红军却栽倒在泥潭里,呛了有毒的肮脏草水,再也没有抢救过来。老红军对我们说:在生死面前,红军战士想到的先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种同志情、阶级爱,是红军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这位老红军的话,是对红军无私无我的阶级友爱精神的原真性解读。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伟大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脱离了人民就无法生存。长征就是如此。没有粮食,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任何精神力量都难以发挥。红军在离开中央苏区踏上漫漫的长征旅途时,苏区人民给予红军巨大的支援。红军经过雪山草地时,很好地执行了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我考察雪山草地时,了解到红军经过阿坝自治州向藏、羌等少数民族借粮情况。阿坝辖域面积不足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0余万,人均年有粮不足600斤、有畜不到2头。从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三个方面的红军长征先后过境和留驻这里,总共16个月。阿坝地区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将支援供给前后在此的10万红军的粮需当作重要使命。红军纪律严明,所筹之粮,或打借条,或付银洋。阿坝人民总共为红军筹集粮食2000—3000万斤,大小牲畜20万头,土盐5000余斤,还有大量干牛肉、猪膘、食油和蔬菜等。阿坝各族人民为红军提供的粮食和食用物资,是保证红军征服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的基本物质基础。

  伟大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宁夏西吉将台堡考察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9月23日,在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说: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10月21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这是党中央对伟大长征精神当代价值的高度概括。

  目前,党和国家进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的新阶段。这个历史重任就是当代人,还有后代人要走好的长征路。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我以为应当强调这样几点:

  第一,应不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持续接力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指南

  红军长征能取得伟大胜利,从指导思想上言,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和国家95年历史发展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取得成功;背离这条思想路线,就会遭受挫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伟大工程,要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迫切需要把握好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以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应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精神支柱

  过去靠坚持理想信念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坚持理想信念。当下,我国面临近些年来少有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更加需要强调理想、信仰、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今后,不断进行长征教育,讲好长征故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是坚持理想、信仰、信念的强力“钙片”。应当长期进行,成为理想、信仰、信念教育的必修课。

  第三,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去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坚持理想、信仰、信念,必须落实到作风上。80年前长征取得胜利是如此,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也是如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这种作风。实现中国梦既然是异常艰巨的任务,就更需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弘扬当年红军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四个全面”要求,踏踏实实地苦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应大力弘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包括世界华人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美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发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必将凝聚起中国各族人民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美丽愿景而持续接力、长期奋斗。

  第五,应不断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拥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长征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和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同样需要坚持这条生命线,夯实长期执政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坚强的领导力量。这是对长征胜利最好的纪念。牢记这一点,持续努力也就使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有了根本保证。

  红军长征已成历史,但伟大长征精神是永存的。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伟大长征精神都要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途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