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 上海理工大学近日规定,原先免费对外开放的田径场要开始对外收费了。收费标准每张卡110元,进入操场10分钟以上,就要按照每小时15元的标准收费。此项举措引起很多家住附近锻炼者的不满(11月1日澎湃新闻)。 早在2006年,上海市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就曾颁布指导意见,要求包括高校在内的操场、田径跑道等,安排适当时段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尽管这属于鼓励引导性意见,但作为大学,应该积极响应。大学要有大学精神,应当多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在给大学生示范。 校方表示,免费开放操场并没有硬性规定,收费也不违反政策,这个说法没错,开放不开放,收费还是免费,学校的地盘学校做主。但大学还是应当表现出“大”的襟怀为好,小家子气、小农的地盘意识,与大学应该具有的现代文明气质,似乎对不上号。 校方称,之前田径场对外无序开放,导致外校人员与本校学生频发冲突,此举只为加强管理。至于收费,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贴补管理成本。外校人员与本校学生频繁冲突,确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应该不是收费能解决的。收费了,外校人员如果付费进入,恐怕还有冲突的可能。至于说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贴补管理成本,我认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可能不是你盈利没盈利,而是大学的“围墙思维”。如果大学的开放思维、公益思维更强,牺牲一点管理成本,未必是什么负担。此前那么多年无偿开放,全国很多大学仍在免费开放,似乎没有“管理成本”不好承受的说法。事实上,这也不会产生太多管理成本———市区里的广场、公园等场所是市民活动的地方,从来就不需要特殊管理。 近年来,对大学商业化思维越来越浓厚的质疑不断。那么,大学操场“收门票”,到底是取之有道还是无道,如果又成了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大学是不是觉得有点“伤大雅”之感?报道说,为了“收门票”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在田径场“竖起了铁丝网”。我认为这更“有伤大雅”,由此带来的大学形象的损失,应是多少门票钱也买不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