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十九间“走马楼”

  桥头村走马楼,后进大屋保存完好。
  1992年所摄安徽黟县西递村全景(接片),左端为走马楼。

  桑金伟 文/摄        

  

  住过走马楼的人们乐意绘声绘色地讲述当年的情形,其中让他们自豪的有两点:规模很大,有九十九间之多,住在一起一呼百应;无论楼廊下道,四周都能走通,雨天不用带伞。

  走马楼是南方民居中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四周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甚至可以在里面骑马畅行无阻。同时,走马楼又是唐代的一个楼名,位于骊山华清宫,有温庭筠诗歌《走马楼三更曲》为证。

  现在我们尚能见到的走马楼基本是明代以后的。我考察过很多走马楼的残屋,在少马多牛的南方,一次也没见到走马,却数次见过走牛。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土改后,走马楼分给了农户们。走马楼可不是平民建造的,“走马”是主人得意时的写照,走马楼曾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九十九间走马楼这种大型建筑组群,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然而主要流行区域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据说尤以南京地区为最。

  南京的甘熙宅邸又称“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较大的私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是南京市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宅第。这个由四片房屋组成的多进穿堂式古宅,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相传甘氏为金陵望族,甘氏父子曾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册,在甘家大院内建藏书楼,名“津逮楼”,并因此留名青史。甘家大院于1992年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2006年成为全国文保单位。

  吴道台宅第也被称为“九十九间半”,它坐落在扬州市老城区的东城根,实际上它是一片互通式的大建筑群。据悉,现在吴道台宅第已经修复,再现了昔日“九十九间半”大宅的宏伟胜景。 

  西递走马楼位于安徽省黟县西递村头胡文光牌坊西侧,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现已成为西递旅游的亮点。

  苏、皖两地的走马楼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在现今宁波,留下的走马楼已不多了,据说慈城有家“走马楼饭庄”小有名望,店铺用房是慈城著名金融家葛申木的故居走马楼。

  慈溪遗存房屋最多的走马楼,当数坐落在桥头镇小桥头村老街南首的“田中央大屋”。相传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不下5000平方米。桥头走马楼当初前后共五进,分别为门楼、明间、正厅、衣言堂和后进,号称“九十九间”。后来门楼倾圮,明间和正厅缺失。接着在一次火灾中,部分牌屋也付之一炬,唯有衣言堂和后进保存完好。据老人讲,这幢房子的第一位主人,是姓余的木材商,且是余秋雨的祖上,但不少情况至今已无法说清。正如余秋雨在《桥头余家》中说的:“桥头余家,最大祖宅是九十九间走马楼,一听这个名称便知气势之盛,但盛于何时,盛于何故,因谁而盛,已难以查考……能够辨识的只有一个事实:我们余家流落此间,也曾有过一段不知由来的辉煌。”

  另有上海的版画艺术家余白墅也出生在这九十九间的中厅里。

  早在2003年12月,桥头走马楼已被列为慈溪市级文保单位,这与余秋雨、余白墅的名望无直接关联。当时只是把九十九间中的“通天楼”列入文物保护范畴,整个走马楼尚未得到重视。

  同在桥头镇的五姓村也有一幢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走马楼,据说此屋有199根柱子、99个石门栏、8个花台、1个荷花池,屋主是毛裕平。现在此屋的剩余部分已由村里收购,目前正在加紧修建,不日将重焕光彩。

  此外,慈溪逍林“旗杆王家”也是有名的九十九间走马楼,可惜在2007年1月15日凌晨的火灾中焚烧殆尽。过去浒山的沈府巷、匡堰的王家埭、白沙的童家和华家也有走马楼。

  “大屋里面可走马,间数总是九十九”,九十九间成了走马楼的关键词。九是最大的阳数,视为吉祥,“九十九间半”则更为吉利。中国最大的宫廷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宅府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

  为什么苏、皖、浙一带有如此多的走马楼?有人认为这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有关,但我尚不解此语。按理说“明代在宅第制度方面规定比较严格,几品官员厅堂几间几架都有限制,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且禁用斗拱和彩色”。明朝皇帝不允许下属有这么多屋,但人一旦有了钱,就会有诸多的冲动,首先想到的是光宗耀祖,造屋是最好的光耀门楣的方式,于是有钱人开始“打擦边球”。你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我就拿你的零头数还不行吗?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避免了风险,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当然,“九十九间半”不是确数,如南京甘家大院,据载有300多间房子,扬州吴道台宅第,实际上有190间屋。也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据我了解桥头五姓村的走马楼不足九十九间。

  其实,规模大、四周走廊相通、可“走马”的民居建筑,其他地区也有,有些也达到了走马楼的宏伟程度,但那里没有称走马楼的习惯而已。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古堡、福建的土楼、赣南的围屋,以及我们熟悉的走马楼,正不断被没有地域特色的钢筋水泥大盒子所取代,这不禁令人唏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