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城市治理升级为城市“智”理

  资料图片

  秦 浩           

  

  城市治理能力是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正在付诸实践,这为解决城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难得机遇。然而,“城市治理+互联网”仅是单纯技术层面的工具性应用,是城市治理的加法,从本质上看还是一种物理变化。要真正为城市治理增质提效,应催生“互联网+城市治理”的化学变化,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化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市治理升级为城市“智”理,引领城镇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从封闭走向开放,提高信息整合共享能力

  城市“智”理的根基是数据,核心是大数据。城市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要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首要任务是将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海量、多样、异构的数据整合为大数据。在传统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下,不同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分散建设、互不兼容,严重阻碍了彼此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

  要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应实现由分割封闭型信息架构向开放协同型架构的根本性转变,具体分两步走:一是“聚”,通过物联网对城市数据进行全面采集与动态监控,再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一个能够汇聚数据资源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将原本条块割据的部门信息系统一律迁移到云平台,信息获取、加工和存储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二是“通”,借助云平台搭建的数据交换平台,建立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交易机制,打破行政界限和信息壁垒,实现政府数据公开的有序化。应该说,城市“智”理的每一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

  从机械走向智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城市治理不能偏离民生“指南针”,互联网发展的核心也在于“用户思维”。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机械方式,缺乏用户群细分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分析,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精准性与效率性不高。

  城市“智”理对于公共服务品质的改善将从两个方面实现:在政府端,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整合公共资源部署到公共服务云,并按服务领域细分为医疗云、社保云、社区云、就业云、教育云等若干微云。政府通过对云平台上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例如,利用医疗云可以分析出城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利用就业云可以掌握岗位供求趋势等;在用户端,线上线下相结合(O2O)的政务服务体系将让企业和市民享受到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移动APP的应用以及智能卡、智能终端、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渠道的延伸,使获取公共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一站式智慧便民服务将成为可能。

  从粗放走向精细,提高城市运行管理能力

  城市规模的增长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往往产生交通拥堵、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虽然政府部门几乎穷尽各种方法治理“城市病”,但依然难以摆脱“头痛医头”的窘境。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要求,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对城市问题进行实时感知和智能响应,有望解决上述困境。

  基于网格地图和地理编码技术的网格化管理,是将城市地域划分为网格状单元,并将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进行数字化展现,从而实现对城市管理对象精准定位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建成的“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管理服务网络,能够对路网通行、污染物排放、公共设施受损、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情况进行全时段监控和一体化响应。与以往“亡羊补牢”式的反馈控制不同,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趋于前馈性的快速控制机制,在事件发生的临界点之前就能及时捕捉到问题并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

  从被动走向主动,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近年来,城市突发事件呈高频次、多领域发生的复杂态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联动处置机制,应急管理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城市应急“智”理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事后应急响应转变为事前的预测预判,提升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行动能力。

  城市应急“智”理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府内部的智能应急指挥系统,系统的集成效应有助于打破不同应急主体的碎片化状态,优化应急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实现多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二是政民交互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市民上传的险情信息加以整合汇总,并同步将危险源排查信息、预警信息等向社会发布,从而提高危机防范和处置化解能力。

  来源:学习时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