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积聚强化宁波发展新力量

  应 雄

  自公元821年建城以来,经过1195年的辛勤耕耘,宁波形成了“千年古城的灵气、百年外滩的洋气、现代开放的大气”的独特气质。去年,800万宁波人在98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8011亿元的经济总量、2073亿元的财政收入、1005亿美元的外贸总额,分别占浙江全省的18.7%、24.2%和28.9%。今年以来,宁波经受住了特别考验,二季度经济增长8.3%,比一季度回升3个百分点,呈现“低开向上向好”的可喜变化。经过两个月的蹲点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宁波金名片依然闪闪发光,宁波新力量不断积聚强化,宁波新经济正在蓄势勃发。

  

  一、富民的初心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人通过创业创新创造,悄然富起来了。去年,宁波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7852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6469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为1.81,比全省2.07、全国2.75低得多。今年上半年,宁波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305元、15839元,均位居全省第二。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看,宁波上半年进一步缩小至1.78,低于杭州的1.97、全省的1.88、上海的1.98、北京的2.38、全国的2.8。从全省11个设区市看,宁波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仅次于杭州,杭州仅多866元;宁波农村居民收入仅次于嘉兴,嘉兴仅多536元。从全国范围看,宁波的“富民”金名片更为闪亮,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仅比上海少725元、比北京少143元,可排全国第三;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宁波比上海多1255元,比北京多3920元。可以自豪地讲,宁波是城乡发展最为协调、收入差距最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地区。

  二、海港的巨力

  宁波因港而立,因港而兴,因港而名。大港连通世界,大港标志开放。宁波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出海口,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的东方始发港。今天,宁波港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大港、国际深水枢纽港、集装箱远洋干线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

  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了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转眼过了十多年,两港实现了实质性一体化。时至今日,宁波舟山港已开通国际航线240条,连通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去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9亿吨,位居世界港口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2063万标箱,位居世界港口第四。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杭州湾、北仑港、象山港已形成超5000亿元的百里绿色临港经济带。

  今年以来,世界港口普遍下滑,宁波舟山港逆势而上,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1万标箱,增长2.9%,增幅居世界港口首位。更为可贵的是,国际航运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宁波指数”。去年10月,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的四条航线指数在伦敦波罗的海交易所发布,这是该交易所自1744年成立以来首次发布其他机构的指数。这是中国的国际市场话语权。

  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决策,宁波处于龙头地位,发挥核心作用,宁波舟山港将辐射得更远更好。

  三、制造的实力

  宁波因人而显,因人而发,因人而强。“宁波帮”名扬天下,是宁波最亮的“金名片”。在中国近代史上,以实业救国、实业兴国著称的“宁波帮”,创造了100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涌现出包玉刚、邵逸夫等一大批工商巨子。1984年,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目前,宁波有25.2万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6万亿元,创造了全市70%的GDP、75%的税收、85%的就业岗位。

  精益求精的“宁波帮”,百年磨一剑,打造出一张“宁波制造”的金名片。今天的宁波,拥有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节能环保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200多种工业品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其中135种产品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是中国的“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上半年,宁波工业增加值17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4%,增速为5.9%。体现工业发展质量效益的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4.3%,新产品产值增长13%,利税增长12.8%,利润总额增长20%。以宁波制造为主力的上市公司68家,总市值约6000亿元。今年8月,宁波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这为“宁波制造”创造了时代机遇,宁波实体经济有望更上一层楼。

  四、交通的革命

  交通革命创造战略机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顾宁波发展史,发达的河运、海运,带来了古代宁波的战略机遇,港城地位由船舶而生。1937年,萧甬铁路建成但未贯通曹娥江,直到1959年萧甬铁路全线贯通。火车时速达到数十公里。1990年6月30日,浙江省第一家民用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正式投用,开启了宁波民航事业发展新纪元。1996年,浙江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开通,宁波陆上交通进入“时速100公里”时代。2008年5月和2009年12月,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先后建成通车,自此宁波高速分别直达上海、舟山。2009年9月28日,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宁波陆上交通进入“时速200公里”时代。2013年7月1日,杭甬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宁波陆上交通进入“时速300公里”时代,到杭州50分钟,到上海1.5小时。

  这些年,宁波抢抓铁路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掀起了新一轮铁路建设的高潮,全市新增铁路里程200公里,总里程达360公里;铁路客运到发量达4000万人次,货运达2400万吨,宁波成为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标志性的事件有:一是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平改立全面完成,动车组开到宁波。二是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宁波铁路末端历史。三是杭甬客专建成通车,宁波进入高铁时代。四是新的铁路宁波站建成投运,综合客运枢纽基本形成。五是新货运北站开通运营,成为华东最大最先进的铁路货运枢纽。六是货运北环线全线开通,货运列车不再经过中心城区,标志着外通内联、南客北货的宁波铁路枢纽基本建成。七是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陆续开通运营,宁波成为我省第二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自此,宁波的陆上交通进入“高铁时代”,地下交通进入“地铁时代”,都市圈进入“城铁时代”。 “高铁+地铁+城铁”,将成为宁波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甬金铁路、沪嘉甬铁路、动车运用所、宁波西站等短板的补齐,宁波都市经济圈基本成型,宁波经济将享受更多的高铁时代红利。

  五、创新的动能

  创新成就昨天,创新驱动今天,创新决定明天。宁波素来就是一座创新型城市,111位甬籍院士,187万人才,1519家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2.4%,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37%,城市创新能力已跃居全国第8位。宁波人天生具有创新基因,涌动着创新激情,激发着创新活力。

  今日之宁波,正在全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先行先试,谋划宁波科创大走廊,奋力把“创新宁波”推到新的历史高度。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2500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20家,力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经济科创中心、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海洋经济科创中心。

  大力建设智能经济科创中心。宁波的智能产业去年产值2563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全省的1/4,是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主要抓手是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建设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筹建中国机器人市场,打造机器人小镇,筹办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学院,建设机器人主题公园,制定一套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打造宁波智能经济体系。

  大力建设新材料创新中心。新材料科技城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力量,打响“新材料产业看宁波、搞新材料产业来宁波”的品牌,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大力建设海洋经济科创中心。主要载体是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目标是培育发展海洋金融服务、海工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着力构建高能级高效益的蓝色经济体系,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国际知名的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

  六、平台的张力

  平台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平台是服务,这是宁波的最大空间。谁拥有平台,谁就拥有市场。浙江平台经济已经占得发展先机,宁波“互联网+”航运物流、大宗商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特色小镇等平台经济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港航服务的平台。如2011年成立的宁波航交所,发布海上丝路指数,去年交易额50.3亿元,增长34%;今年1-7月,交易额34亿元,增长11.7%。又如,“中国万联港”是B2B2B模式,是“互联网+传统物流+产业联盟”,打造了中国港口物流实盘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全球性的港口物流解决方案,今年交易量有望突破50万标箱、交易额超过15亿元,有望连年保持倍增。

  大宗商品的平台。如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形成了现货市场的“宁波价格”,去年交易额达7242亿元,增长61.6%;今年1-7月,交易额3630亿元,增长12%;实物交收量22.4万吨,增长55.7%。又如甬易电子支付,是宁波唯一互联网支付企业、浙江唯一的大宗商品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全国最专业的大宗商品第三方支付平台。今年上半年,支付结算额466亿元,增长80.6%;营业收入达到649亿元,增长57.8%;位居全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第23名。

  创意设计的平台。如和丰创意广场,集聚120余家设计机构,是全国首家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连续四年领跑全省,形成“做设计到和丰、要设计找和丰”的口碑。落户广场的至高点工业设计公司,创建“工业来淘”平台,这是国际上首个线上工业设计平台。

  特色小镇的平台。如前洋E商小镇,主攻B2B产业电商招商,短短一年集聚企业近1600家,注册资金100多亿元,其中包括中烟、中远、大地保险、中检等4家总部电商企业;集聚人才3000多名。今年上半年,287家企业产生税收,税收收入近3亿元,电商交易额突破80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超过5亿元。

  七、新区的潜力

  宁波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战略决策,坚持把大平台作为引进大项目、集聚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的重要抓手。为此,积极主动谋划“新区”这一发展大平台。所谓新区,就是城市新区、产业新城。

  第一个大手笔是宁波杭州湾新区。新区于2010年3月23日正式成立,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去年,杭州湾新区实现GDP246.8亿元,六年年均增长29.3%;完成投资330亿元,六年年均增长44.7%;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53亿元,六年年均增长26.1%;实现财政总收入81.4亿元,六年年均增长45.5%。在全省15个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中,新区“五年四夺冠”。迅速崛起的杭州湾新区,相当于再造一个经济发达强县,已经成为宁波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个大手笔是宁波梅山新区。这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梅山新区陆域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去年实现GDP1210亿元,财政收入390亿元,外贸总额345亿元。目标是,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出形象、十年基本建成”的步骤,力争到2020年梅山新区GDP突破2500亿元,财政收入600亿元,外贸总额500亿元,成为引领宁波乃至浙江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平台。国家级梅山新区,将成为宁波的龙头平台和新增长极。

  八、生态的魅力

  生态优美也是宁波的“金名片”。宁波向东是大海,向西是四明,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江有海,有河有湖。全市正在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保护农耕生态。目标是建设鱼鲜米香之乡,关键是保护好330万亩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主导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山区农业、平原农业、滨海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让它山堰与世长存。

  保护城乡生态。目标是建设城秀乡美之家,关键是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专项行动,铁腕整治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和“低小散”落后企业,在三年已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里、“三改”完成5841万平方米、拆违完成5345万平方米、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795家的基础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无违建,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断面水体;全面实施农村“安居宜居美居”专项行动,创建美丽乡村、美丽乡镇,让更多的乡村像滕头村那样“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保护山海生态。目标是建设山青海蓝之区,一手抓海洋环境保护,永久保持蓝天碧海的形象;一手抓四明山区环境保护,谋划建设四明山国家公园,努力把四明山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的样板。

  九、战略的威力

  战略谋划,决胜未来;战略突破,赢得未来。今年,宁波通过积极争取,陆续获得“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三大国家级改革试点”。这是国家赋予宁波的重大战略,也是争先进位的重大契机。

  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基础优势在于宁波是全国第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宁波骨干企业的先进控制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目标是以发展智能经济为导向,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产业,主攻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汽车电子和集成电路等八大细分行业,培育一批千亿级细分行业和一批“单项冠军”企业,成为全国一流的制造强市。

  打造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坚实基础在于宁波是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拥有保险机构55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在航运、科技保、出口信用、巨灾、食品安全、建筑领域、医疗责任、电梯等保险积累了丰富的“宁波经验”。目标是树立全域保险理念,建设保险创新产业园,打造保险产业链,创建全国保险业创新发展的模范城。

  打造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最大优势是宁波拥有发达的对外贸易和物流产业。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3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目标是重点打造跨境电商综合信息平台、园区平台、物流平台,到2018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150亿美元。

  (作者为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