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力精品 厚积薄发

———三台大戏入围省戏剧节背后

  《大江东去》
  《筑梦》
  《明州女子尽封王》

赵淑萍 黄文杰 文 

  宁波市演艺集团 供图   

 

  11月20日晚,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在浙江音乐大剧院惊艳上演。至此,宁波市演艺集团的三台入围浙江省戏剧节的大戏完美收官。

  话剧《大江东去》在省戏剧节预赛中被认为“杀出一匹黑马”;青春版甬剧《筑梦》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令人眼前一亮;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老戏新编,对民间故事进行了现代解读。这三个不同剧种的剧目,都对本土题材进行了深入挖掘,讲好了宁波故事,提炼了宁波精神。专家热评和观众叫好表明:宁波舞台艺术创作实力已然站在了浙江省的第一方队。

  拓展市场 推进创作

  近日,笔者来到市演艺集团,见到好几个办公室锁着门,原来,大家都到排练厅去了。董事长邹建红接到电话后,匆匆赶来,在接受采访后,又急着去参加关于精品创作、打磨的会议。切磋、修改、打磨、排练,创排演职人员有时甚至工作到深夜,这是一年来演艺集团许多人的工作常态。  

  近年来,演艺集团以“舞台精品创作”为改革抓手,精心打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展示宁波的文化形象和品牌。集团对演职员实行新的绩效考核,演职员的收入与排练密切相关,以时间保证演员业务的提高和精品创作的质量。对剧目创排经费的拨款方式也进行了改革,从之前的场次补贴转为绩效奖励。集团的方针是:既要开拓市场,更要推进创作。以备战2016年浙江省戏剧节为契机,夯实精品创作。

  在参加省戏剧节前,集团开过大大小小几十个改稿会、研讨会,每一个剧目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在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最后龙凤花轿及一群凤冠霞帔的民女形象的呈现中,为了出场队形的排列可谓费尽斟酌。新版甬剧《筑梦》在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沈三江人物显得更接地气,并有了一个成长变化的过程。复排创作工作由演艺集团的主创人员自己承担,给广大青年演员及主创人员提供了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有时,为了一个出场,导演和演员相互切磋、修改,一排就是整整一个下午。话剧《大江东去》经常从下午一直排练到凌晨。台词改换,往往又要牵涉到音乐、舞美等部门,全集团上下凝心聚力,舞台呈现不断升华。

  集团的创研室主任董兰儿说,集团领导和主创人员之间,导演和编剧之间,深夜一通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是常有的事。甚至,2016年的中秋节,大家就在集团度过,台风天还赶时间排练。

  本届戏剧节中,演艺集团下面的几个子公司更是资源共享,互相协助。在首场演出中,剧场的舞美灯光与布景比原定计划提前了6个小时安装完成,争取了时间。良好的开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而且,一个剧团参加演出时,其他几个团的演员纷纷当起了志愿者,主动去服务,去助力。

  立足本土 大写情怀

  市演艺集团三台剧目获得广泛赞誉与他们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密切相关,三台戏共同的特点是对宁波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资源进行艺术转化,赋予文化资源以新的意义。

  话剧《大江东去》是宁波首部原创话剧,讲述的是甬商洪一龙在中国历史巨变时期的艰苦创业史,歌颂了他舍己忘我、抗日救国的可歌可泣的精神。这是个地域性很强的故事,有着众多的宁波元素,但是,又超越了地域性。最后,主人公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是宁波的儿子;我,是中国的商人”震撼全场。家国情怀,已经不限于一地一隅。

  要创建“文化强市”,必须要有新的文化艺术品种来支撑。《大江东去》的剧本在2009年开始创作,原计划与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同时推出,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排演,但演艺集团上下并未忘记“初心”。经过七年的创作与打磨,决定以集团演员为班底创排话剧。其间困难重重,话剧团筹办才两年多的时间,团里的成员还很年轻,除了演儿童剧之外,并没有演出大型剧目的经验。在开排前,邹建红陪同著名青年导演李伯男赴白云实验剧院进行演员选拔。当时,李导向每一位演员询问年龄、籍贯与教育背景,以决定角色的甄选。开排仪式特意安排在日本战败投降的第71个纪念日。当天下午,集团还带演员们前往宁波帮博物馆感受“宁波帮”文化。今年10月10日,该剧在宁波市文化广场大剧院首演。上演前,一些专家持观望、怀疑的心态,但是,看了演出后,交相称赞“看到‘浙派话剧’之光”。 

  甬剧《筑梦》中沈三江原型为宁波人沈祝三。沈祝三原是出生于鄞县农村的小木匠,后成为武汉汉协盛营造厂的老板,为武汉打造了大批经典建筑。后来,他承担武汉大学的主体建筑工程,由于水灾和世界经济危机,在亏损的情况下,他执意不修改合同,多次返工,保质保量建成武汉大学,而且在工程完竣后奉送水塔、水池两项工程。自己却债台高筑,在萧条寂寞中走完人生的旅途。邹建红一次外出时听说了沈祝三的事迹,心中久久难以平静,回来后就想着把这个宁波商人的形象搬上舞台,而且,就用宁波的地方剧甬剧来演绎。自2014年《筑梦》创排以来,前后演出了近70场。《筑梦》展现的“宁波帮”精神和“教育强国”伟大复兴梦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本来戏品就高,一次次的打磨,使作品更接地气、更走内心。而且,这次老演员们集体让贤,青年演员全新亮相。一些省里的前辈、专家感觉耳目一新,大加赞赏,以至于在本次戏剧节组委专门设置的专家点评环节中,原本20分钟的点评时间,一直持续延长至45分钟。正是凭借着集团资源整合后强大的凝聚力,青春版甬剧《筑梦》在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中以较好成绩进入决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要开掘厚重题材,抒写家国情怀,也要在坚持传统中创新发展。老戏新编的越剧《明州女子尽封王》,亮点多多。删去了原剧中“做”的情节和封建宿命的东西,加入了反腐倡廉和家风家训的内容,“治国先治吏”“施恩不图报”,对民间故事进行了现代解读,弘扬正能量,很接地气。另外,地域元素得到加强,如添加了龙凤花轿、镇海民谣、奉化芋艿头、渔网、稻桶等浙东元素,在戏剧日趋同质化的当下,彰显地域性、民俗性。“我参与的作品致力并探求当今戏曲舞台所表达的内容与剧旨,触动当下观众的情感,直面现实,观照人生,让观众与戏曲的距离更近些,再近些,让传统戏曲的叙事结构与演绎方式更具有时代精神。”导演倪东海说。

  从戏剧节的三台入围剧目到正在创排的《呦呦鹿鸣》《周信芳》《藏书楼》等,演艺集团一直致力于彰显宁波地域文化,发掘宁波帮人物,讲好宁波故事,讴歌宁波精神,让宁波故事以丰富的舞台样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2016年,毫无疑问是宁波市演艺集团的创作之年!

  整合资源 提升境界

  著名导演田沁鑫说:“戏剧最有可能提升百姓的精神品质”。“宁波女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演艺集团应邀参加了领奖活动,并表演了富有宁波地域特色的节目。演艺集团觉得这是提振市民精气神的大好题材,当即成立了以业务副总为首的创作团队,由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艺术指导邓一江、舞美戴延年共同创作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计划明年5月底前公演。创作民族歌剧对宁波市演艺集团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但集团班子有一个信念:文艺创作要在不断的探索和磨炼中探寻时代的脉搏,文艺工作者要真正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时代潮流之中。要立足宁波,整合全国资源,为我所用,创排出代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剧目。

  今年7月,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央歌剧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首个合作项目便是舞剧《花木兰》,该剧主要由湖北省黄陂区投资,由中央歌剧院与宁波歌舞剧院共同创作。舞剧《花木兰》的主创阵容强大,由全国顶级主创人员构成:荣获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的编导周丽亚、韩真任编导,我国著名策划人朱海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杜鸣、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鼎力加盟。主创团队将努力把该剧打造成一台有中国元素、国际符号并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舞台艺术作品。目前,剧本创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将于12月底开排。明年5月18日,舞剧《花木兰》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同时,反映慈城籍中国京剧大师周信芳生平的甬剧《周信芳》和以“天一阁”为背景、展示宁波“书藏古今”人文内涵的越剧《藏书楼》剧本创作也已经启动,将于明年下半年搬上舞台。

  邹建红说:艺术是人的艺术,没有人文关怀也就谈不上艺术。《明州女子尽封王》借助“皇帝获救”的民间故事母题,讲述张桂兰救助不图恩报,表现的是浙东海洋社会所强调的不畏艰险、救助危难的慈善精神。《大江东去》《筑梦》讲述宁波商帮同心同德创建事业、勇于创新担当国家大任的故事,激励鼓舞平凡人为历史进步去做不懈努力。而《呦呦鹿鸣》《花木兰》《李清照》《周信芳》《藏书楼》等系列剧目的精品化打造,凸显“坚持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基础上,表现人民建设家国的业绩和他们的心声与愿望。这就是演艺集团所追求的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所在。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方向,精心设计,精心创作、生产和传播,将一个“大文化”“大境界”的宁波城市形象展示给全国观众、世界观众,这是演艺集团追求的精品创作之路。

  目前,市演艺集团精品创作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产业基金的青睐,2016年分别获得350万元、500万元的支持。同时,市委、市政府在体制改革、精品创作、产业发展三方面三年之中每年给予各600万元支持。这些为精品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创建“文化强市”需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支撑,而创排有特色的精品力作,提升城市的影响力,是宁波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梦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