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市曲艺名家走进庄市。 (姚单 摄) |
|
甬剧小戏《包家门前三八线》。(姚单 摄) |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姚 单 邻家的宠物犬蹿入菜园撒欢,农户拉起“三八线”保护劳动果实,两家人从互掐到握手言欢……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展演比赛上,镇海庄市街道参演的原创甬剧小戏《包家门前三八线》获得多个奖项,并入选央视戏曲频道“梦想微剧场”录播。 “这出小戏取材于发生在全国文明村光明村的一个故事,以诙谐幽默的艺术形式,表达和谐乡村建设中的矛盾和思索”,创作该剧的扬炀工作室负责人杨炀这样说。 庄市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故居等,是庄市一张张亮丽的名片,也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创作素材。“传承‘宁波帮’精神,首先要把本乡本土的故事讲好,小品、小戏等语言类节目有独特的优势”,街道宣传委员吴昊说,近年来,街道大力发展民间“草根”文体团队,培育具有庄市元素的戏剧曲艺,使之逐渐成为“人文庄市”的一个品牌。 三年前,街道文化站开始摸索把蛟川走书与现代音乐、舞蹈相结合,创造出“甬尚走书”这一新形式。经过扶植、培育,说唱、曲艺在庄市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去年,街道在中兴中学小学部建起李派快板书培训基地,传承戏剧曲艺文化。今年3月,省市曲艺名家“送欢乐下基层”首站走进永旺村文化礼堂,精湛的表演让群众深深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也为小戏在庄市乡村的推广添了一把火。 杨炀是庄市街道人尽皆知的曲艺明星,人到中年的他依旧活跃在基层文化舞台。近年来,他和小伙伴一起创作出诸如《包家门前三八线》《请客吃饭》《小舢板摇出大老板》等多部优秀作品,多次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还被广为传唱。他用宁波老话改编创作的一系列流行歌,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去年,扬炀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探索向品牌化、市场化运作拓展。在杨炀的影响下,一批民间戏剧曲艺爱好者加入进来,深入挖掘庄市“文化之邦 商贾之地”的内涵特色,创作戏剧曲艺精品。 今年7月,庄市街道戏剧曲艺协会正式挂牌成立,现有会员26人。吴昊说,作为市曲艺协创作基地,该协会让各村(社区)戏剧曲艺爱好者有了“领头雁”。不仅如此,庄市还与市曲艺协会以及小百花越剧团取得联系,对辖区戏剧曲艺团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指导。目前,街道有4个村建起了文化礼堂,村与村之间的“文化走亲”日益频繁。每年,各村、社区都会自发创作、排练新节目,街道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并开展精品节目展演,从而培养、发掘曲艺人才。如勤勇村创作的音乐快板《逸夫楼》,就很受欢迎。 戏曲已成为庄市群众文化的一个代表,“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在庄市的社区、乡村已形成常态。吴昊说:“我们有个设想,把更多的曲艺表演形式引进来,扎根基层,将庄市打造成为‘江南小戏之乡’,传唱好庄市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