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小华 那年的故乡之行,我踱步在村子的深巷,与儿时的玩伴一起打捞色彩斑驳的岁月印痕,寻找童年时光留下的记忆碎片,无意之中,发现当年寻常的炊烟已成难得一见的稀缺。惊诧、感慨之间,脑际浮现出昔时故乡的水墨长卷:山村密集低矮的瓦房,近山葱茏,清亮的河水徐徐流淌,绕村而过;偶尔几声犬吠,打破夏日午后的寂静;几簇炊烟,用粗犷的笔法,以蓝天作纸,描绘出朴实无华的乡村表情,吟唱着亘古不变的田园牧歌。 曾几何时,一阵狂风袭来,农家的炊烟纷纷凋落,全面沦陷,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公共食堂的烟囱一枝独秀,吐出的滚滚浓烟,飘舞在村庄上空,遮天蔽日,突显出居高临下、傲视众生的霸气和强悍,全然没了农家炊烟的淡定祥和。终于,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之后,荒唐的“祭旗”只得黯然收场。当人们从饥饿的梦魇中醒来,曾经的惨痛已成昨日的烟云,随风而逝。 故乡的上空又迎来了绝处逢生的炊烟,带着体恤人间疾苦的悲悯情怀缓缓升起。劫后余生的炊烟弥足珍贵,使人倍感亲切,没有呛人的辛辣,似有淡淡的清香。 于是,以瓦楞当舞台,以蓝天作背景,以蝉声为伴奏,精心的铺排是为了从容的出场:早起的人家,趁着晨曦微露,凌空升起村里的第一缕炊烟,犹如开始的独舞,先领风骚。接着一声雄鸡唱鸣,便是不约而至的群舞翩跹、裙裾飘飘,汇成一片炊烟的海洋,蔚为壮观,煞是好看。如果说朝晖中的炊烟充满了昂然向上的蓬勃生机,那么,夕阳下的炊烟则显得虚渺空灵、轻柔飘逸。习习晚风鼓起炊烟的翅膀,如归巢的飞鸟拍打火红的晚霞,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剪影。随着夜幕降临,摇曳的炊烟伸向晴空,在婀娜的枝头缀满繁星,似一树一树的美丽花开。 炊烟是维系乡情的纽带,熊熊的灶火似乎在告知主妇的热情与好客,粗直的炊烟仿佛在宣示主人的殷勤与豪爽。今天,你送我一碗原汁原味的馈赠,明天,我回你一甑全心全意的犒劳。这种农家风味的邻里交往,如简约的对话,无须更多的语言与表白,就能感知彼此淳朴的气息和真诚的温度。炊烟是滋润亲情的雨露。颤颤巍巍的炊烟,是年迈的祖母站在村口,手搭凉棚,对放学回家的孙儿的眺望和等待。婷婷娉娉的炊烟,是温柔的妻子,用深情的目光,为辛勤耕耘的丈夫表达的牵挂和鼓劲。炒一盆简单的快乐,与家人分享,消除田间的辛劳;炖一锅平凡的幸福,与亲人共尝,补偿生活的清贫。 因为手表的匮乏,田间劳动的人们视炊烟为报时的钟声,收工的信号。望着家家炊烟,如同欣赏风格各异的艺术杰作。如果这家媳妇贤惠能干,心灵手巧,其构思布局往往独具匠心,不同凡响;如果那户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其作品图案也就玲珑精致,灵动秀气。这时,男人们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别出心裁的点评,幽默俏皮的话语,常常逗得旁人捧腹大笑。在厨房与田间的互动中,这厢是亮点展示,那头在现场打分,在轻松的戏谑之后,人们乘着余兴,荷锄而归。因为通讯的落后,炊烟充当了传达家中境况的信使。凉亭歇脚的游子,风雨兼程,归心似箭,当远远望见自家屋顶冉冉升起的炊烟,便知家人平安,怀揣一路的忐忑便会悄然落地。遥想当初,饯行中的炊烟,是离家出发时的殷殷话别,而今,这久违的炊烟则是接风洗尘的美酒。别后重逢中的相见,令近乡心怯的游子蓦然动容,喜悦的泪水噙满双眸,打湿衣襟。 往事历历,流年似水。这无言的炊烟,煨熟过一粥一饭,一羹一汤,滋养了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如今的故乡,已经难觅炊烟的曼妙身姿———是传统的旧柴火燃不出时代的新气象,还是从前的慢生活跟不上当下的快节奏?这道渐行渐远终将消失的风景,已经成了故乡的绝唱和纸上的存在,定格为我心中永远的乡愁和无尽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