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车牌火柴的尘封往事

  冯梯云祖宅
  1962年的火柴票
  现阶段生产的童车牌火柴

  桑金伟 文/摄        

  

  宁波人称火柴为“自来火”,火能“自来”,显得如此轻松。透过这一称呼,我们不难想象过去没有火柴时取火是何等艰难。

  被中国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据说是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于1827年发明的。又过了80年,宁波正大火柴厂创立。80年!虽然漫长,但宁波正大火柴厂仍不失为我国火柴工业中的老大哥。

  据载,浙江省境内的第一个火柴厂是宁波慈溪火柴厂(注:此慈溪为1954年11月前的“老慈溪”,下同)。据《浙江百年大事记》(《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31辑)记载:“1889年(光绪十五年)2月10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可惜该厂开业后不久即歇业,没留下多少事迹。可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多么不容易。

  同样,从1907年到1912年的5年间,正大火柴厂也两次宣布倒闭,直到1913年前后,该厂由从日本经商回来的徐蕙生开办,才渐渐走上正轨。

  徐蕙生一面遣其外甥余东泉、余青泉兄弟负责该厂业务,一面亲自返回日本,购置欠缺的设备和原料,同时又聘请了两名日本技师来指导。1926年余东泉离开正大厂,徐当即派他的侄儿徐日康到厂担任经理。此时“一战”已经结束,西方各国又恢复对华倾销,他们把持中国市场,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再次受到摧残。同时,又值国内军阀混战,政局不稳,阻滞了商品销路,正大厂处境又现困难。1930年徐蕙生又派他的次子徐日廑来主持厂务。徐日廑年轻有为,来厂之前,已往杭州、汉口、福州、上海等4个正大厂的分厂实习,熟悉了业务,摸清了市场行情。在他的主持下,企业扭转了长期的杂乱局面。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接着沪、宁、杭等地沦陷,宁波港口封锁,外地火柴不能进入。正大厂趁势而上,产品不仅占领浙东市场,而且远销内地。从1946年开始,正大厂生产交由余东泉的外甥冯梯云主持,冯时年仅22岁。这时正大厂积极恢复原有销售市场,修建厂房,改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管理,改善职工福利,工厂进一步走上正轨。1947年11月,正大厂买下全部厂房及地产所有权,同时重新注册,正式定名为“宁波正大火柴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波正大火柴厂”。

  十分有缘的是,上面提到的正大厂主持者全是现今的慈溪人。徐蕙生出生于现在的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他随著名爱国侨商、同乡吴锦堂在日本经办过多种行业,其中就有火柴业。冯梯云出生于慈溪观海卫锦堂村林家,历任宁波火柴厂厂长,宁波市、浙江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监察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日前笔者来到东山头,有幸找到了他们的故居及后代。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正大火柴厂于1950年向当时的中央私营企业局注册使用“童车”牌商标。1953年前后,国家对私营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徐蕙生、徐日廑在沪、宁、杭、甬等地的企业积极参加公私合营。1953年11月的《人民日报》,专门刊文介绍了杭州火柴厂徐日廑对社会主义改造合营的思路。1955年5月1日,正大厂也实行了公私合营。其间,正大厂在劳军、认购公债、抗美援朝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据说正大厂单独捐献了一架飞机。1966年5月,已发展有1000多名员工的正大火柴厂收归国家所有,成为国营宁波火柴厂。

  在浙东,童车牌火柴,无人不知,无家不用。虽然正大厂也出过其他牌子的火柴,如“浙江”“采桑”“爱鹅”等,唯有童车牌商标最深入人心。但童车牌商标诞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现在的慈溪市白沙路街道赖王村,当年有个乡贤叫“宋阿尧”。据其孙子宋云梯老人回忆,宋阿尧大约出生于1860年,曾任锦堂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与虞洽卿、吴锦堂皆有交往。1920年左右,宋加入正大厂,当的可能是工程师。宋晚年时,其12岁的孙子宋均涛骑着儿童自行车从余姚抵达白沙路。宋阿尧见状,感到煞是可爱,瞬间冒出灵感,设计出童车牌火柴盒子的封面。从此宋均涛成了童车牌火花上骑车少年的原型。60多年过去了,这个少年陪伴了我们几代人。令人惋惜的是,均涛17岁就夭折了。

  当我们在火花收藏家那里欣赏各个年代的童车牌火柴商标时,只要细致对比就会发现它有很多版别,各版图中儿童的衣着和童车的外观,略有不同,体现了与时俱进。

  20世纪60年代,物质匮贬,连小小的火柴也必得凭票供应。在寻寻觅觅中,我见到了1962年杭州市使用的火柴票。凭票供应说明了火柴曾是贫富人家都不能少的生活用品,不过时至今日,火柴只在少数场合使用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