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起“救女”事件
不只有善恶对错的对立

  柯 锐 

  

  近日,有两则“救女”的新闻备受关注。一则是,5岁女孩罗某笑患白血病,其父罗尔从“卖文救女”的苦情爸爸变身参与“带血营销”的“骗子”,继而委托微信退还公众打赏,又向媒体解释三套房的“用途”,一系列行为引发舆论一波三折。另一则是,《现代快报》5日报道,江苏常州4岁女孩萱萱被查出患脑癌,其父为了筹钱给女儿救命,打算将尚未拿到手的期房出售,因为“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麻烦别人”。

  有媒体将这两起事件对比,称类似的不幸发生时,两个父亲的抉择体现了人品和道德的高下。那么,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两起“对立”的事件呢?

  本质上,无论是撰文求助,还是卖房救女,都属民间的私力救济行为。弱势群体遭遇困境时,以政府主导的保障体系往往是最有力的,也具有托底功效,比如低保、医保等。但是,这种救助力量没有覆盖到的地方,或者救助力量不足的时候(例如被救助者患上未上医保目录的重大疾病),私力救济就显得非常重要。

  罗尔之所以反转成为网络舆论的负面人物,在于其向社会发起个人求助时,隐瞒或夸大了部分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求助人出现了道德风险(腐败),因而受到网友谴责。目前看来,罗尔的行为确实存在道德瑕疵,但并不构成诈骗犯罪。打赏的网友感到受骗,激愤之余对其谩骂,也情有可原。不过,网络上掀起的“虐杀”潮和语言暴力,也值得警惕。本质上,罗尔仍然是一个患儿的父亲,是值得同情的。对他在家庭不幸中暴露出来的人性幽暗与懦弱,我们不妨宽容一点。

  而常州女孩萱萱的父亲,其“不想麻烦别人”的表态,与罗尔相比,表现出更高的道德品位,显然是值得钦佩和赞赏的。对于这种陷入困境的人,善良的人们也更愿意解囊相助。

  但事实上,无论是萱萱父亲的高风亮节,还是罗尔的“卑微低下”,作为遭遇不幸的患儿家属,两者值得同情。萱萱父亲的卖房之举,也许节约了公共资源,也有助于自强自立风气的弘扬,罗尔的自私之举,却也没有对公共利益造成多大损失,也就没必要夸大一个失态父亲的社会危害。如果我们认为他不值得救助,那就收回赞赏,并宽容这样一个自私懦弱的人。

  的确,社会救助的初衷,是帮助那些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者,通过救助而促其自立。此外,我们更需要接受这样的理念:现代慈善不仅是给予不图回报,很多时候还是施善者向受馈者感恩,感谢贫困者为捐赠者提供了实现爱心的机会。就像当初很多被罗尔文章感动的网友,他们打赏的金钱不多,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正义。

  两则“救女”新闻里,并非只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对立。人性的幽暗之外亦有明媚之处,正如我从这两则新闻里,在无力之处读到有力,在丑恶之外读到善良。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思想碰撞和观念对冲,今后会有更多人明辨是非,乐善好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