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经济新闻·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博物馆展出新世纪宁波考古成果

荷花芯窑址、上水岙窑址群等出土器物首次亮相

  图为唐代越窑青瓷扁壶(荷花芯窑址出土)。(周建平 摄)
  图为透雕和合二仙和田玉佩(余姚史嵩之墓出土)。(周建平 摄)

  本报讯(记者陈青 通讯员项聪颖 实习生张夏钰)“这次展览主要为2001年至2015年宁波地域有代表性的考古成果,分聚落考古、城市考古、窑址考古、墓葬考古和水下考古五大门类,展示了古代宁波厚重的文明。”今天至明年3月12日,《发现———宁波新世纪考古成果展》将在宁波博物馆展出。昨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雷少向前来探营的媒体介绍展览情况。他特别表示:“上林湖荷花芯窑址、东钱湖上水岙窑址群出土的器物为首次与市民见面。”

  据不完全统计,新世纪以来宁波开展重要考古项目110余项。本次展览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逼真的遗址复原、考古工具展示以及丰富的多媒体影像资料,与观众共同探寻宁波7000年文明秘史以及先人的智慧与追求。

  新世纪以来,宁波地域共开展重要聚落考古项目10项。通过余姚田螺山遗址的主动性发掘、慈溪童家岙遗址的小规模试掘和江北傅家山、镇海鱼山、象山塔山等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大大增进了人们对于宁波地域史前与商周文明的认知。现场展示的江北傅家山遗址出土的鹰形陶豆、镇海鱼山遗址出土的“笑脸”陶器耳等是宁波市民非常熟悉的珍贵文物。雷少重点介绍了田螺山遗址出土的一件黑色陶盉,“它属于河姆渡文化早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上面刻着的动物有猪、鹿,植物以水稻为主。”

  30项城市考古成果复原了宁波城市的发展轨迹,通过战国的“句章”、唐代的“明州”、明代的“宁波”等,将让市民了解先人们曾如何建设宁波、如何进行生活和贸易,而宁波的旧名,也因此变得更有“故事”,充满感情。

  窑址考古是宁波比较有特色的考古门类,上林湖荷花芯窑址、东钱湖郭童岙与上水岙窑址群、奉化于家山窑址群等越窑青瓷窑址和北仑璎珞村砖瓦窑址等的发掘与保护,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运销国内外的青瓷器物,也为研究唐至宋代的烧窑工艺、制作技术和窑业制度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荷花芯窑址2014年至2015年的发掘,是对唐宋时期越窑制瓷作坊的首次大规模发掘,相继揭露出房址、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道路、挡墙等重要遗迹;入选2015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至2016年发掘的上水岙窑址,出土一批精美、别致的青瓷器物与窑具标本,其中不少是外销瓷产品,为研究北宋越窑鼎盛时期的瓷业生产及其产品的内外流通等提供了又一批珍贵的实物例证。”雷少说,这两个窑址出土的文物都是首次与市民见面。

  2001年至今,宁波各地陆续发掘唐宋时期墓葬30余座,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吏部尚书汪大猷、中奉大夫魏豹文等高级别官员夫妇合葬墓的发现,对于探讨南宋时期的丧葬礼制、风俗和高等级贵族墓葬形制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展出的透雕和合二仙和田玉佩非常精美。

  宁波的水下考古不仅在全国有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无论是工作机构的设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技术装备的改进、理论方法的创新、保护交流的推进,还是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和义路沉船、潮塘江沉船、“小白礁Ⅰ号”等重点项目的开展,宁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被誉为“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水下考古的宁波帮”。本次展览中可见水下考古的各种技术手段、先进设备,以及“小白礁Ⅰ号”出土的器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