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国裕正在向大家介绍船模。(沈静萍 厉晓杭 摄) |
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王 杰 沈静萍 旗帜飘扬,桅杆耸立,似欲迎着风浪向远方驶去……在北仑小港街道江桥头村邵国裕的家中,两只做工考究的木船模型很是显眼,不仅船型和真实的船只相同,就连甲板、船舵、船舱、龙骨等物件也一应俱全。这些都出自邵师傅的手笔,尽管他在今年三四月间才初次试水制作船模。 邵国裕今年72岁,从18岁起就在造船厂造船、修船,制造的主要是农用船、捕鱼船等小型木船,这一干就是30多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造船业的发展,小型木船逐渐淘汰,不少造船工人纷纷改行,邵国裕也离开了岗位,进入工厂学起了压铸。 “造木船这门手艺快要失传了,现在河面上很难看到木船。我现在年纪也大了,有时候脑海里浮现起年轻时制作木船的场景,很是想念那些旧事物,就琢磨着做些木船的模型留作纪念。”说起那些心血来潮制作的船模作品,邵国裕连连表示,虽然已经是成品,但还是比较粗糙,制作水平还不够高。 邵国裕是渡头董社区“废宝”公益之家的负责人。“废宝”,顾名思义就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公益之家的成员们经常会将废旧物收集起来,以便需要时加以利用。邵师傅制作船模所需的不少材料是他从废物堆中“淘”来的,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木板、木料和各类木工工具。 要制作船模,备齐材料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一套完整的图纸设计。邵国裕的设计图就写满了好几本,“工作室”里还专门设有黑板,用于更改设计、放大图样。制作一艘木船的工序很烦琐,船上的每一个小零件都需要纯手工仔细打磨制作,从打造龙骨、刨割,到拼接船身、甲板、桅杆、驾驶舱,再到抛光打磨、上油漆,最后用旧物装饰船身,这些工序都由邵师傅一人完成。 凭着多年的造船经验和精湛的手艺,仅仅用了20多天,第一只捕鱼船的模型就问世了。做第二只船模时,邵国裕寻求了一次突破。实体的军舰他只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就仿照着外形,凭着想象做了一个。笔者看到,这只军舰模型长约半米,上面除了装有可活动的炮台、螺旋桨外,还停放着直升机和小人模型,别有一番趣味。 “我平时天晴的时候到田间锄锄地,下雨了就窝在工作室里做船模消磨时间,动动手、动动脑,还是挺有意思的。”邵国裕笑着说,老伴很支持他做船模,大家的评价也很高,这让他更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现在他正在忙着设计第三只船模,继续追寻那历史深处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