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胡适取经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寿昕昀

  

  人生是个“老大难”问题,有人分析了一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人认为与其费力思索不如及时行乐。人生,问题叠着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公式一道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还要授人哪里有鱼———这是胡适的《容忍与自由》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

  《容忍与自由》以第一篇杂文名为书名,共收录胡适杂文18篇,所谈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试图透过学术与社会背景谈及人生哲学。窃以为,胡适要说的不只是他阅历背后的一点道理、一点启发,更是希望读者在此之上有思考、有行动。取经中的经文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取经途中的所遇所思所悟。

  有人胸藏丘壑但迷惘于如何细嗅蔷薇,何解?胡适用《差不多先生传》和《新生活》这两篇文章明确表达对消极懈怠人生观的反对。他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写了“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事迹,并称其为“中国最有名的人”———凡事以为差不多,草草而过,胡乱度日,实则差之千里,轻则伤身,重则丧命。一个“随便”之举引发的后果不可估量,人活一世如同行走江湖,刀光剑影岂容任何闪失。认真对待生活实为第一要义。有了认真的态度还不够,胡适在《新生活》中又告诫人们不仅要认真地活,更要有意义地活。

  有人痴迷星空之璀璨却惧于脚踏实地之启程,何解?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中呐喊:不要止步甚至沉迷于空想,更要身体力行。他直斥一个“懒”字。避难就易实为本性,但成功之道与其说天赋多重要不如说人有多勤快。细想,一念之间行动与否可不就是一个“懒”造就的分水岭?胡适又指出,步履不停的同时,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他在《为什么读书》中说了三大原因,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与别人高举雅兴大旗不同,胡适的观点十分“平易近人”,直接从生存层面出发,从基础出发,“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呢?从学问经验中来。”

  有人一生忙忙碌碌却少不了碌碌无为的结果,何解?胡适在《不朽》篇中针对古人提出的“立功、立德、立言”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他把个人比作“小我”,把“社会”比作“大我”。就“小我”而言,个体会死亡但种系会久远相传下去,这样一代代绵延的历程就构成了不朽的“大我”。而每一个“小我”的言行举止、是非善恶或多或少会在融入“大我”的过程中影响“大我”并走向“永恒”。没有人会意识到此刻的忙忙碌碌在江流汇海的过程中会激起多大的浪花,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人人都有其价值与潜在价值。“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齐享永恒。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又引申出进一步的问题:“我”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以做到不辜负、不遗害?在接下去的两篇杂文《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与《大宇宙中谈博爱》中,胡适阐述了他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与对“博爱”的新定义。指出青年人应先努力充实自己并深入到社会中担起应尽的责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社会价值的实现又何尝不是自我价值的满足。

  “白话文的先行者”于胡适而言是绕不开的关键词。白话文在当时代表着创新,而这位坚定创新的先驱之所以能向几千年的文言文发出“挑战”,除了信念、勇气,我想,还有兴趣这个必不可少的助推器。胡适在《大学的生活》中对大学生们说:“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这样的路,即便荆棘满布,却也是泪中含笑的有意义之途。相比于思想家、哲学家,我更喜欢从教育家的层面看胡适。他鼓励我们去探索、发现,能始终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但他也劝诫我们要学会容忍、感激容忍。他说,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在最后一篇《治学方法三讲》中,他从如何开始研究到如何进行研究再到研究材料的把控,有理有据娓娓道来,或根据自身经验,或来自所闻所见。胡适的过人之处,便是在授人以渔的基础上亦巧妙地点明哪里有鱼。

  胡适虽与我们有大半个世纪之隔,但当今天的我们面对现实问题、人生困惑之时,仍可以读读他的《容忍与自由》,那可不是鸡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