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米馒头、麻糍、灰汁团、浆斑……

古林米食唤起浓浓乡愁

  ▲村民热热闹闹做年糕。
  新出炉的灰汁团受追捧。
  (毛一波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通讯员   朱 渊     

  “新米做的灰汁团让人看了口水答答流”“最爱苔菜糯米糩,冬天真是有吃头”“灰汁团、米馒头、发糕,这些古林传统米食是离乡漂泊的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怀念,是一种浓浓的乡愁”……近日,以“传统米食,舌尖古林,相聚蜃蛟”为主题的第二届古林镇米食节在古林蜃蛟村举行,来赴这场“米食”盛宴的群众在品尝着地道古林点心的同时,纷纷感叹找回了曾经的“乡愁记忆”。

  

  “米食”是指人们以大米为主要原料进行烹制的食物,而古林“米食”则浸润着浓浓的古林文化。在河姆渡文化第三层的蜃蛟芦家桥遗址,考古发现了稻谷,揭示了古林人食用“米食”有5000年历史。岁月流逝,如今古林不仅是优质稻米的重要产区,而且米食制作传统历久弥新,各种“米食”花样繁多、美味可口,成为“吃货”们热捧的对象。

  让古林人记忆犹新的是,当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时,左邻右居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大小小的村落到处是热闹的氛围。你家开始做发糕:取水磨糯米粉用酒酿发酵,加上糖,撒上红丝绿丝,蒸熟后有着蜂窝一般气孔,切成方块、菱块,甜甜的,寓意一家人和谐相处,生活似发酵一样蒸蒸日上;他家开始焐浆斑:糯米蒸熟后,拌上“白药”,发酵酿成甜米酒,酒酿甜汁如浆,浮上点点饭粒如“浆斑”,取其“涨”的谐音,寓意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还有做金团的:取5∶1的糯米和粳米混合磨成水磨粉,倒上热水反复搅拌、揉透、蒸熟,再摘团,嵌入芝麻、豆沙等馅,倒在雕花模子里,压成圆形饼,最后滚上刚摘下的金色松花,寓意“财源滚滚来”……

  制作“米食”的过程不仅有满满的成就感,更洋溢着温馨和谐的邻里情。而品尝“米食”在得到舌尖享受的同时,扑面而来的更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

  古林网友“童心未眠”忆起的是妈妈的味道:“妈妈擅长做米食,擂烧肩、黑饭、浆斑……想起来就流口水。”他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村口大树下的“放米炮”,“米缸里舀几碗米,灶膛里拿些柴,问老妈拿几角钱,就可以去排队了。那‘放米炮’的队排得老长老长,大家都兴奋地等待着,谁家的‘米炮’要放了,大伙都捂着耳朵把头缩着,一声巨响后,窜出去抓一把往嘴里送,常常烫得咧嘴。”

  网友“百味人生”则想起了辛苦的外婆。“‘米食’是老底子的家常点心。小时候外婆经常给我做‘米食’,让我每次意犹未尽。”他认为,在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飞速推进的当下,食品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商品化,而古林“米食”文化精髓传承至今,让人很温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