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0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洋山:

福泉山下深藏的千年古村

  村民居舍。
  古道。
  洋山村。
  洋山村风景。 (朱军备 摄)

  本报记者   朱军备

  东钱湖报道组 翁芳频 祁珊  

  从东钱湖的“十里四香”沿一条小公路,向东南方再行八九里,一路上小溪相伴,两边山坡上彩林如画,行到“山穷水尽”处,山坡下一个小村静静伫立———那就是洋山村了。

  

  千年古村古意尚存

  农历冬至那天,笔者来到洋山村,随意地在村中行走,与村民交谈,踏踏古道,看看风景,听听溪鸣,仿佛进入一个世外桃源。

  由大会堂改建的村文化礼堂,墙上挂了不少宣传资料。相传北宋中叶,有杨姓人士在此落户,因地处山岙,故名杨山岙。到了南宋年间,杨姓家族渐渐败落不知去向。到了元代时,鄞县俞氏第十五世俞得一徙居杨山岙,改杨山岙为洋山岙。因为,登上大嵩岭,东望是茫茫的象山港,港通海,海连洋,洋山便叫开了。洋山岙有人居住已有1100年历史,杨姓落户距今近1000年,俞氏落户有700多年。

  从高处观看洋山村,地貌呈球状,地面形成梯形,因处于福泉山麓,有“福泉明珠”之美誉。村庄三面靠山,三溪汇聚。其中门坑溪为东钱湖的源头,是东钱湖七十二溪中最长的一条溪,全长8000米。

  林立的古树,彰显村庄的古朴。村口的4棵古樟树参天而立,需仰头观赏,几人合抱,树干如虬,树叶似冠。溪上石拱桥,长满青苔;村中老房子,残墙断壁。宗氏祠堂的门楣依然在。几位老人在门口晒太阳,妇女在溪边洗衣服,鸭子在戏水。恍如一幅宁静的田园乡居图。

  村的东头,有一条古道直通山那边的大嵩,称为大嵩岭古道。笔者迈进古道入口处,古道宽约2米,杂草丛生,行人稀少。据村中老人介绍,此古道可能修建于盛唐时期,距今约1400年左右。古时交通闭塞,咸祥、大嵩、瞻岐以及象山的居民,在没有通公路之前,要往返明州城,必须穿过这条10里长的古道,然后再步行到下水,坐上航船,渡过东钱湖,通过莫枝再抵达城里。想当年,食盐、山货、鱼货、衣布、邮件等商品都从大嵩岭经过;多少小贩、脚夫、游人行走在这条古道上。 

  村中有一张照片吸引了笔者,原来拍摄的是棘螈。棘螈分布在北仑、镇海以及琉球群岛。这是具有100多万年历史、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2002年5月25日,洋山村村民俞国富与三位村民在自在庵山坑附近发现了三条棘螈。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特地前来鉴定,确定了发现的是棘螈。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棘螈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洋山村森林密布,溪水潺潺,土壤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符合古稀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旅游兴村前景喜人

  古树、古道、古桥,森林、溪流、山地......洋山村旅游资源丰富。洋山村的外面是绿野村、下水村,特别是下水村,每逢双休日,游客如云。

  “虽说是处于东钱湖的交通末梢,但进村道路早已修好,公交车也能到达村口,通向东吴的山道也可通汽车。”村党支部书记俞国宝说,前几年,村民热衷于种植花卉苗木,经济效益不错。如今,旅游兴村已形成共识。去年,重点整治了村庄环境,对部分民居的墙面进行了粉刷,对溪坑进行了砌石。

  笔者在村中一条山沟里看到,几位农民正在搭建棚架,计划在那里栽种数百亩盆景式葡萄。据了解,有一所美术学校有意在那条“葡萄沟”边建设一个学生写生基地,意向协议也已签订。同时,村内兴办了一家农家乐饭店,即将进行试营业。另一家民宿客栈已完成基本建设,不久也将对外营业。“最近,来走古道、健身的人越来越多,洋山村将被更多人发现、喜欢。”俞国宝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