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雷生在《中国教育报》刊文认为,在高等教育界,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也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压力,另一方面,众多企业用人单位面临用工荒。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学界将其称为“结构性就业困难”。其本质就在于大学所培养出的毕业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实际能力,均无法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一些单纯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专业实践的学科更为明显。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供给侧,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使人才培养回归先哲们所谓的“有教无类”这一内在规律。而培养在校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鼓励其参与学校安排的劳动环节,非但不应当受到嘲笑、批评,反而应当给予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