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阅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怡人耳目 悦人性情

  蔡体霓           

  

  晚饭后,坐在书桌边,听收音机里的苏州弹词,忽然地就想起一本旧书来,不过,记得的也就是书里印象较深的一些话。

  《晚明小品选注》,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隔了将近80年,又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想想,这种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恒久不息的。选注作者为朱剑心,看了序,才知朱剑心先生1902年出生,1936年经张元济引荐,到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后来曾在上海市敬业中学等学校执教。提起敬业中学,我过去亦在那里就读,今翻阅朱先生的小品选注,甚怀敬意。儿时读书不知有序,拿来一本书总是从目录后面看起,后来年纪稍长,知晓书里的索引之必要与导言的有益,对于序跋也感兴趣了。

  在历代繁多的小品文中,选注哪个时期的小品,以及哪一些小品,朱剑心先生自有他的想法。在书前的叙例里,他写道:“尝论选辑之事,虽若无足重轻;实则非才、学、识三者兼具,不能胜任。才系于情,学关乎养,而识寓诸断。才情缺乏,便不能与古人之心相印,则古人虽有千回百折、回肠荡气之作,而视若无睹。学养未深,便不能与古人之见相契……识鉴不精,则胸中茫昧,暗然无主,古人著作若林,自不免瑕瑜互见,抉择未能,何以诏人。”

  朱先生接着所述的观点,我深以为是。他道:“而三者之外,尤须个性存焉。昔人谓善抄掇者,可以成创作……余以为精选辑者,亦可以成一家言。”这是为何?他引用了仲伯敬的话:“精于选者,作者之功臣也。”“删减之力,能使作者与读者之精神心目,为之潜移而不知然。”如此说来,从所选注的小品里,确实可见作者的性情。读读也是很有意思的。

  生活中除了衣食外,还得有“奇葩文翼之怡人耳目,悦人性情也”,朱剑心先生如此说。他选文很有特点,只限于小品,凡馆阁庙堂之文,若诏令、章奏、碑碣,一律不选。并以散文为主,凡骈丽有韵之文,若颂赞、箴铭、辞赋,只字不登。仅选论说、序跋、记传、书简、日记五类。对于日记,他认为日记为个人生活之实录,或寥寥片语,或洋洋千言,其中有言情述事、写景论学,同于书简。而书简,随意挥洒同于晤对,率真为尚,无取矜骄。此两类小品,我都很爱看。再说书里的注释,很简明,即使一字之疑,一句之晦,能见其本源。亦有注明“未详”二字的,尤觉作者审慎将事。

  小品中的词汇真是丰富美妙。书简类中有屠隆《在京与友人》,其中道:“遥想江村夕阳,渔船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读来上口。注释说青帘即酒旗,引郑谷诗:“青帘认酒家”。这倒叫我想起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里有一篇题为《弄堂生意古今谈》的文章。最初发表于1935年5月上海《漫画生活》第九期,署名康郁。文章一开头就是叫卖声:“薏米杏仁莲心粥!”“玫瑰白糖伦教糕!”“虾肉馄饨面!”“五香茶叶蛋!”文章接着写道:“闸北一带的弄堂内外叫卖零食的声音,假使当时记下来,从早到夜,恐怕总可以有二三十样,居民似乎也真会花零钱,吃零食,时时给他们一点生意,因为听卖叫声也时时中止,可见是在招呼主顾了。而且这些口号也真漂亮,不知道他是否从《昭明文选》或《晚明小品》里找过词汇呢。”文中提到“玫瑰白糖伦教糕”里的“伦教”,不晓得何意,后来看纪录片《顺德寻味》,才知道伦教为地名,这种蒸糕当地十分出名。

  我觉得,言辞的雅驯是文明之表现,静静心,读读书,莫名其妙的生造话语就会少起来,大方雅致的格调,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像日记类的文字,从前的人是很讲究的。有个叫吉川的日本人早年译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时说过:“中国这尊重实际的民族,于叙述身边的杂事,是有热心的,擅长的,中国文人长于叙述身边的杂事,这现象乃习性使然。”这类文字的细、清、真,即是可爱的地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