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民 中等收入群体成员主要包括:白领人员;教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户;技术工人;一部分熟练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或其他类型的专业户,等等。应当承认,中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成员在全部在业人员当中的比例相对较小。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就是要让前述人员的人数增多,使中等收入群体成员在全社会当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建立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让社会成员发展的路径得到保障,让其发展的前景可以预期。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环节有四个,即制度、增量、分配和安全。具体如下: 要使共享的理念具体化为相应的制度安排。共享理念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应当落实为具体化的制度及政策安排。而以共享理念为依据的制度及政策安排,必然会催生一种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原因很简单。基于共享理念进行的制度安排,能够从总体上反映社会成员的实际能力与收入状况之间的合理对应。在一个社会当中,能力较强的社会成员和能力较弱的社会成员均占少数,而能力居中的社会成员占多数。所以,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在基于共享理念的具体制度及政策安排的条件下,大多数社会成员理应会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成员。 要大力拓展民众收入及财富的增量渠道。只有不断拓展民众的收入及财富的增量渠道,方能持续有效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换言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也唯有如此,方能将共享同共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同时,有效激发社会活力,使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使共享行为与平均主义行为划清界限,防止中国成为早熟性的高福利国家。 拓展民众收入及财富增量的重要路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微企业主以及个体经营户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看到,对于自主创业的民众来说,一旦其创业的门槛得以降低,其创业的限制得以消除,那么,创业热情和创业智慧将会被充分激发出来,相应的,大量的社会财富也会被创造出来。进一步看,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批新的小微企业主以及个体经营户便能够形成。如是,不但能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使大量社会成员跻身于中等收入群体。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新政”时期的一个重要成功经验,就是大力鼓励小型企业的发展,以此作为走出经济困境、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路径。此种做法,值得借鉴。 另一方面,必须解决好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公正分配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较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致使贫困群体、低收入群体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成员所占比例过高,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缓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做好两个环节的事情,一是必须遵循按照贡献的大小进行合理分配的原则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二是必须遵循社会调剂的原则解决好再分配问题。 要保障民众的财富安全。为确保中等收入群体持续、稳定的扩大,不宜忽视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民众的财富安全必须得到有效的保证。否则,中等收入群体难免会呈现出一种不确定性的发展前景。这一点,对于曾经有过深厚计划经济体制背景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