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作为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银川市公共自行车运行3年多来,丢失、损坏、被长期霸占不还的情况非常严重,占投放总数的近一半。记者调研发现,诚信缺失与部分市民素质不高,让这项利民环保的举措遭遇尴尬。 点评:公共自行车频遭“毒手”,固然与少数市民素质不高有关,但管理机制有疏漏,没有抓早抓小、及时遏止,形成“破窗效应”,也是重要原因。任何地方都有“素质不高”的人,不能把他们当作公共事业管理不善的借口。 @好拉风:杭州公共自行车怎么没这么多问题? @斐然卡通人:哪个地方都有一些老鼠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