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客人”和中国孩子玩起了“老鹰捉小鸡”。(徐展新 摄) |
|
在腰鼓队中笑容灿烂的黑人女孩。(徐展新 摄) |
见习记者 徐展新 “乡愁小镇”喜迎客 临近春节,甬城各地气温已经降至冰点,奉化大堰镇却热闹非凡。上周六,当地居民纷纷走上街头,好奇地看着缓缓驶入街心公园的四辆大巴车和街道两侧排列整齐的舞龙队和腰鼓队,讨论着寒冬时节的客人究竟来自何方。随着车门打开,百余位肤色各异的“洋客人”逐一进入视野。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国、在宁波学习或工作的外国朋友,近期响应双语杂志《宁波聚焦》号召,希望到大堰镇体验纯正的中国春节。 “近年来,我们已多次组织类似活动,带领宁波的外国朋友和有参与意愿的中国朋友体验各地春节风俗。去年的春节体验活动在鄞州区古林镇前虞村进行,收获了许多积极反馈,给了我们持续举办的信心。”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杂志总经理陈瑜芳向笔者解释了“洋客人”汇聚大堰的原因,“今年的踩点工作在一个月前启动,最后经过审慎考虑和反复比较,选择了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且尚未被过度开发的奉化区大堰镇。” 经过一周的微信征集,近150名中外游客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旅行团”,佩戴着统一的臂章,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浩浩荡荡地奔赴“最美乡愁小镇”大堰,踏上这段追寻传统文化的旅程。“为了让在甬外籍人士充分感受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我们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大堰镇副镇长胡瑶瑶告诉笔者,“客人可以品尝到小镇居民准备的热糖茶和新年小食,参与极具‘年味’的娱乐活动,聆听优美的古风乐曲‘高山流水’,还能参观尚书第、巴人故居、泰安亭等特色景点,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现场活动“多宗最” 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近6个小时的体验活动让所有参与者感受到了满满的中国春节风情。那么,这数十项风格各异的活动中,哪些最受“洋客人”的欢迎? “最好吃的绝对是手工制作的糍粑!”来自乌克兰的Oles是名“中国女婿”,他总是冲在体验民俗的第一线,从打腰鼓到跳绳,从舞龙到做传统小吃,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他活泼的身影。“我在电视里看到过麻糍的制作过程,但从未亲身实践。”在小镇居民的指导下,Oles用简单的模具制作了印有“福、禄、寿”三字的麻糍,虽然过程中有些手忙脚乱,致使自己的作品遭到了围观群众的“嫌弃”,但Oles依旧非常开心,“我特别喜欢体验新鲜事物,无论成败与否,都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何况,我觉得我做的麻糍特别好吃!” “最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应该是写春联吧。”来自巴基斯坦的Ahmad搂着身边的女友,笑着告诉笔者,“我们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我叫何森,她叫郑心洋。因此,我们协作完成了三张春联,分别是我们的名字和‘我爱你’三个字,希望用这种特别的形式表达感情。”拿着毛笔的何森显得有些笨拙,只能对照着手机里的图片一点一点地临摹,身边的郑心洋则认真地看着他,眼里透着含蓄却浓烈的爱意。最后的展示环节中,满满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福”字,这组春联就显得尤为特别、尤为温暖。 最刺激、最能点燃气氛的,自然是午餐后的集体活动。充满童趣的“老鹰捉小鸡”让现场笑声不断,而比拼身体力量和团队协作的拔河比赛则让素不相识的中外游客成为了亲密的战友。“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集体活动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手持摄像机的“拍客”苍苍记录了活动的全程,内心颇有感触,“在前一个游戏环节中,中国人和外国人分组参与,而在拔河分组的过程中,人们不再在意国籍,他们互相勉励、互相支持,为胜利而呐喊,在失利后安慰队友,恍若实现了跨越国界和种族的大联欢。” 受欢迎的活动可不止这些。尚书第大院的角落里,毽子成了最好的玩具,一名喜爱踢球的外国友人利用小小的毽子秀出了漂亮的足球技巧,屡屡赢得满堂彩;大院门口摆放着制作爆米花、炒瓜子、炒花生、煨番薯的工具,师傅们现场传授了制作这些食物的技巧,引得好奇的外国“吃货”食指大动;当地居民也闻风而动,带来了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汉语、英语杂糅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趣味横生。“集体狂欢的大环境中,我终于摆脱了内向的自己,主动参与到游戏之中。”来自华茂外国语学校的加拿大、肯尼亚混血Malaika兴奋地告诉笔者,“下一个春节,希望我能继续参与、继续体验。” 文化体验“擦火花” 这支超过100人的“旅行团”中,一位戴着炫酷墨镜的光头大汉十分引人注目。他是本次活动的英语主持,也是前段时间风靡各大社交媒体的“网红”Matt。“我在宁波生活了七年,学会了一些汉语,也学会了一些宁波话。了解越多,越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特别之处。”曾因“教宁波话”的视频火爆一时的Matt是活动现场的大忙人,频频接受“粉丝”们的采访,“每到春节,这座城市就会突然喧闹起来,与过往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也许,这就是中国节日的魔力。” 在Matt眼中,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有着相同的内核,都重视与家人、朋友团聚,将最美好的祝愿寄托在节日之中。但两个重要节日背后蕴含的文化完全不同,具体的表达方式自然差别巨大。“我很好奇,为什么中国人都会在春节买红色的衣服、送红色的礼物。在我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红色是一种危险的颜色,有股挑衅的意味。而在中国,红色成了节庆日的代表色。”进入大堰镇时,Matt和其他游客一起接受当地居民的馈赠,戴上了大红色的围巾,这让他的好奇心愈加旺盛,“询问许多当地人之后,我才有了模糊的答案。或许,红色象征着血液,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不可分割;红色还象征幸运,穿上它或戴上它,能让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对外国朋友而言,春节体验活动是“尝鲜”;对参与活动的中国人而言,更像是一次“怀旧”。前往大堰镇的大巴车上,笔者看到了许多肤色、语言各异的外国朋友,也看到了不少携家带口而来的宁波市民。“这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外国人,但绝不局限于此。”陈瑜芳说,“一方面,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孩子可以在外国人集聚的环境中接触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可以借此机会重温过去,到乡村小镇感受地道的农家美食和春节习俗。” 在陈瑜芳看来,春节体验活动成了一个窗口,既能唤醒我们的回忆,也能刺激我们做出改变。“亲身参与活动后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远离故土太久,几乎淡忘了过去的文化习俗;切身感受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之后才会发现,不断尝试、不断体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与外国同事工作多年,陈瑜芳的心态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他们的积极态度感染了我,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绚烂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