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美山记

  童诗涵

  

  瞻岐皆山也。尤其是西北一带,当你的眼神随着清风缓缓掠过一座座波浪状的山峰,那挺拔俊朗的姿态,让人感慨天地之间还有如此的世外桃源。你闭上眼,深吸一口空气,顿感神清气爽,万事美好。这时,把你的目光放远,再放远,翠绿多姿之处,望见的便是方桥山墩古村了。

  心中期盼着那一抹翠绿,脚步循着目光而去。你突然遇上大美山,就好像成了那个武陵人,遇上了“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的绝世惊艳。

  沿着青石小路拾级而上,几片落叶绛色微醺,如一只只小舟安静泊着。这些完成了四季使命的枯物这般静美,让人走着都不忍踏及。山路两侧,翠竹密密丛生,在褪去了光鲜的冬日里,不卑不亢地足踏大地,仰望蓝天。在没有春花秋月的日子也要登山,当一切回到了最本真的模样,你会发现到处都浸润着哲学的美。

  天气虽冷,走得急了也会微微有些热,登山的人刚想擦把汗,歇歇脚,就看见一座亭子翼然于山间,上书“善美亭”三字,笔锋遒健。在亭间小坐,山风从每个方向、每片叶尖、每朵花瓣吹来,最终汇集在你身上。人间快意至此,夫复何求?古人多爱流连于亭台楼阁,吟诗作赋,俯仰长啸,是为如此。突然感慨从前的人哪怕孤身一人,亦怀手弹五弦、目送归鸿的潇洒。而今天,太多的我们在众人簇拥中匆匆向前,早已忘了慢下来,慢下来欣赏一处景,想念一个人。

  山有山的故事,亭有亭的故事,大美山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欲问建亭的人是谁,造公园的人是谁?这是一位七旬老人,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退休之后,一把锄头,一顶草帽,十年的栉风沐雨,弱小的幼苗业已茂密成参天大树。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谓圣人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其不言者,道在其中也。”贤德之人先天出生就兼备天地间的美好而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因此,大美山的美不在乎山,而在乎天地之大美,人间之大爱也。春日里,微雨燕双飞,好风与之俱。他清晨上山,荷着锄,挑着担,挖土种树。三径就荒,败枝作肥;搬石开路,焚荆取道。朝而往,暮而归,渐渐地新竹林立,花木茂盛;山道贯顶,亭台耸立。寒暑往来,四季更迭,每一时刻的风景随着光阴变化着,而乐亦无穷也。

  大美山是一个听故事的地方。来自四方的游客纷纷来这里行走。做官从政的人来到这里,看见试剑石,无不自鉴真心,坚定清白无私的信念。垂垂老者来到这里,会到蟠桃岩祈盼寿年,盼望游子早日还乡。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来到这里,一定要到老城门前听一听抗敌的故事,读一读藩篱的战报,崇敬保家报国的英雄。世间缤纷万象,素气资养,无非是境由心造,体会到这些便心境澄明。

  山沁闻香,万松听涛。你看那伫立层峦叠翠处的人,他们在观“立身八德”,细思而深虑。你看那在高亭览胜的人,他们在拜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心生敬意。那些一览山海而心平气静的人,正凝望着“耕读造像”,欲效仿先祖的懿行。

  在瞻岐,晴耕雨读,这是自古传承下来的风尚。我市著名文化人士周公曾到访大美山,听闻建山之美事,欣然挥笔写下《大美山记》:“岁月转斗,古岗依旧;海滨逢春,宏图再起……”鄞南学人李生听说了大美山公园,也兴笔记之,并感慨道:自古天地人并称为三才,这样赤诚爱国、造福乡里、表率后人的君子,与天地而同美,才是真正的大美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