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通讯员王礼中)近期,奉化王鹤农庄的生态优质大米和大棚草莓持续热销,每箱草莓、每袋大米上都贴有一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虽然这些大米和草莓价格比市场普通品种略高,但因其品质有保证、安全无公害而供不应求。 一张小小的合格证发挥大作用,它可以追溯源头,反映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据了解,奉化区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推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并用于农产品生产销售。截至目前,50多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已累计使用合格证近12万张。与此同时,奉化这一经验还作为典型向全省推广。 “只要是我们农庄出产的农产品,都有这样的合格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合格证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农产品生产过程和检测情况。”王鹤农庄负责人王志岳告诉记者,二维码信息量大,包括执行国家生产标准、产品名称、产品等级、产地、生产日期、农残内检员等相关内容。“目前,农庄使用的合格证已经超过1.2万张,分别用于草莓、大米、金铃子等果蔬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不仅让一些农产品身价倍增,而且销路越来越广。如今,在奉化奥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野鸭蛋礼盒内,都有一张这样的合格证。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只有通过检测合格的鸭蛋,才能在包装箱中放上合格证后投放市场。合格证上必须贴上二维码,为消费者追溯查询提供便捷。“自从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后,野鸭蛋越来越畅销,前来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 “生产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关键在于生产者的能动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增加了生产主体的利益,从而提高了他们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动性。”奉化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消费者需要知情权,生产者则要“清白权”。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则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扫一扫合格证上的二维码,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清白“家世”一清二楚,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