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卡脖子”政策是社会治理绊脚石

    毛海清

    此前,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无户口人员上户口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全国又有143.5万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

    “黑户”(一般指没有户籍资料、户口卡、身份证的人)问题,曾经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有1300余万人为“黑户”,约占总人口的1%,其中,约6成属于超生人员。本来户口登记是没有任何前置条件的,但一些地方为了推进计生工作,出台土政策,将计生工作与户籍登记捆绑,导致超生人员无法上户口,从而产生大量“黑户”。有人把这种另设前置条件,捆绑式限制、约束性的规定称为“卡脖子”政策。

    现实中,这种“卡脖子”政策并不少见。比如,建筑企业保证金,企业不交足保证金,就别想开工建设。曾经有一段时间,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名目繁多、数额巨大,给施工建设单位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保证金拖欠不还等乱象更是让人困扰,极大约束了企业发展活力。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曾用“啼笑皆非”来斥责此类弊端,并强调决不能以信用名目增加社会信用成本。

    类似的还有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你要就业找工作,那就必须有职业资格证书;要资格证书,就得花钱参加培训。一时间,不少人望证兴叹。为降低就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2015年3月,国务院发文取消了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可是,海南省海口市最近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市内的装修从业人员必须办理诚信档案,前提条件就是要获得这些2015年就已经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认定,引发舆论批评。从此事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对“卡脖子”政策还依依不舍。

    “卡不住脖子就掏不出钱”,这句老话不好听却“管用”。有人把“卡脖子”视为管理上的锦囊妙计,想方设法给人套“紧箍”,并不在意这种办法是否靠谱,是否符合情理,人们是否口服心服。确实,这种“卡脖子”政策,在一段时间是能够产生一定作用的:如果没有户籍限制,违规超生现象或许会更严重;没有保证金的约束,某些企业可能更加任性,违规经营情况愈发突出。但我们不能因为其“管用”,就忽视它的负面效果。就如将计生工作与户籍登记挂钩的政策,事实证明,这类规定顾此失彼,一系列负面效应使政府公信力付出很大代价。

    各类“卡脖子”政策的出台,往往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像计生与户籍挂钩,是为了基本国策;名目繁多的建筑企业保证金是为了加大监管力度;实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是为了提高从业者职业技能,等等。但事实上,“卡脖子”政策违反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有悖于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对于其有限的作用,消极后果更为严重。大量的“黑户”问题,既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形成了社会管理的“漏洞”和“死角”;各种保证金让企业不堪重负,举步维艰;过多过滥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提高了就业门槛,极易导致“就业难”。而且,“卡脖子”政策还会助推监管部门的懒政思维和乱作为现象。

    现代社会治理,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治理手段的现代化。2015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颁布并实施,其中特别明确两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切实保障公民依法登记户口的基本权益。国务院还相继作出决定,整治企业保证金乱象,取消了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这些措施不仅推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划清了跟“卡脖子”政策的原则界限。

    社会治理不仅要有良好动机、理想目标,还要有科学方法。社会治理手段越是科学精准,越能彰显政治文明与社会清明。可以说,那些“卡脖子”政策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它们淡然而退,渐行渐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不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某些特殊事项的前置条件也不可或缺,仍然要把牢关口。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要继续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对那些有钱不还的“老赖”,严格限制他们出国、乘坐飞机等高消费活动。这些人,只有“卡”住他们的“脖子”才能“掏出钱”,对其实施“卡脖子”政策就是必需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