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看小金人入谁怀抱

——写在第八十九届奥斯卡颁奖之前

外语片大热门《托尼·厄德曼海报》 (贺秋帆 供图)

    贺秋帆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此前宣布,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定于2017年2月26日举行。鹿死谁手?本文权当是预测吧。

    今年有九部片子进入最佳影片提名名单,《爱乐之城》大获全胜基本没有悬念,这也是历史上第三部获得十四项提名的片子,前两部是《彗星美人》(1950)和《泰坦尼克》(1998)。

    骨子里,《爱乐之城》重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两个失意人相濡以沫,待女一号身价暴涨后,有情人之间的阶层差异成了一道鸿沟。这感伤老调好莱坞不知弹了几遍,《一个明星的诞生》(1954)早已集其大成也。有人说,《爱乐之城》强在歌舞,强在运镜,拜托,这两样倘若拿不出手,你还好意思拿到情人节来混?它能得提名的关键,与其说是对史上歌舞片桥段的诸多致敬,毋宁说,它是向历史上好莱坞一大片种的一次献礼。一部学院奖史,承载了多少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赞美诗啊!就说本世纪吧,《芝加哥》里的歌舞兼具颠覆与致敬;《国王的演讲》藏了一个(导演)调教(演员)故事;《艺术家》是对好莱坞前尘往事的纯怀旧;《逃离德黑兰》对美国电影制作流程的赞美更是登峰造极(包括延续了百年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叙事策略);《鸟人》则是好莱坞/百老汇的一曲挽歌——由此观《爱乐之城》便知,此片一出,还将会有多少光景惨淡的有志青年怀揣梦想,继续在造梦工厂逐梦?

    《血战钢锯岭》和《隐藏人物》都着力于传递一种价值观。前者重述了《拯救大兵雷恩》以来的“反战/拯救”主题,浓墨重彩地再现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逆行天使;后者触及到了上世纪60年代军备竞赛时期的种族歧视话题。但两者均有致命伤,《血战钢锯岭》战场部分似乎有“横店化”倾向,手无寸铁的医护兵居然在伙伴死伤大半时还毫发无损、摩丝有型。《隐藏人物》毕竟谈不上有特别新意,跟万里寻根的《雄狮》一样,都是政治标准大于文本细节,过于理想化的桥段有损于整体的高度,且均有太明显的迎合学院奖口味痕迹,所以注定陪跑。本颁奖季前,原以为《萨利机长》这样的片子会受青睐,但去年的《间谍之桥》已经使人明白,那种过于明显的美国价值观折射未必会讨好学院奖,“衣裳好穿,戏活难做”,“三观正确”之外关键还是要看戏码,这才是学院奖的游戏规则。

    披了科幻外衣的《降临》其实讲了一个关乎“沟通”的故事,表层的人与外星人的沟通下面,藏了人与自己甚至人与将来的沟通,颇为讨巧,但最多得个把技术奖项。《月光男孩》因为同志题材,虽有亮点,恐怕也很难俘获相对保守的学院奖评委之心。今年银幕猛刮黑旋风,黑人占据半壁江山,丹泽尔·华盛顿根据自己5年前在百老汇主演的舞台剧《藩篱》改编的影片,因为缺乏封闭空间的格局支配而失去了舞台上成功的诸多条件,电影化反成形式上的败笔——施隆多夫当年把《推销员之死》搬上银幕,就是前车之鉴。其实纯论观赏性,我希望犯罪题材的《赴汤蹈火》得奖,好像它也是今年提名影片中唯一具备批判精神的一部。因为兄弟抢劫的初衷,是为了在继承遗产(一个农场)时能交足税,于是乎,抢银行倒成了一件逻辑上的正义之举。如果《爱乐之城》最后得奖是因为赞美电影工业,则《赴汤蹈火》的赞美力度也并不小:西部片、公路片、黑色电影都在它的赞美之列。细节揉碎了,还都是致敬的片段,连结尾网开一面的警察和凶手间的心照不宣,亦重现了当年《神秘河》一幕。但照今年形势,有《爱乐之城》这种万人迷在场,就没犯罪片啥事了。

    唯一可能逆袭的,应该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此片可算一场现实中狼狈不堪的小人物生活秀,也许过于琐碎灰暗了些,但每一个平凡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此片最足称道的是男一号卡西·阿弗莱克郁积中控制非凡的演技,他拿影帝将是众望所归。其实早在十年前凭借《刺杀神枪手》一片,他就应该得到一尊男配小金人。学院奖的个人奖,往往是对一个演员以往成就(不一定是当下某片,小李是最典型例子)的肯定,所以像于佩尔阿姨今年能凭法语片《她》入围,别人也就只好再等等了。但客观讲,《她》片论演技远非阿姨代表作,《女人韵事》《包法利夫人》《钢琴教师》才是。

    下面说说外语片形势。

    今年入围的五片是伊朗的《推销员》(法哈蒂继《一次别离》后卷土重来)、瑞典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澳洲的《禁忌之恋》、德国的《托尼·厄德曼》、丹麦的《地雷区》。如果按照排除法,则现实主义路数的《推销员》并未有丝毫超越《一次别离》之处,评委必定会把机会留给别家。《欧维》讲的是一个纯粹的小我故事,缺乏提升,也缺乏得奖潜质。《禁忌之恋》的故事毫无新意,唯有南太平洋岛屿瓦努阿图的风光并火山场面引人入胜,仅供猎奇。《地雷区》被我寄予厚望,一流的题材和演技,但故事展开和氛围拿捏成了短板,且欠缺细节支撑,归根结底,丹麦还是电影小国。这使人想到今年本来呼声蛮高的挪威电影《国王的选择》,也是因为讲述故事、处理材料缺少电影大国在时间长河里自然形成的一套章法,几乎浪费了一个极好的历史性题材。

    我之所以投《托尼·厄德曼》(马伦·阿德导演)一票,是因为它触及了现代社会各种人际关系。第一个是亲情,父女关系疏离,父亲为修补计,要跟去女儿出差地方以旅游为名尾随。故事有些俗套,好在细节大多经得起推敲;第二个是职场人物的抉择问题,选择事业还是情感,应该是较能引起共鸣的所在。片中的女儿事实上不知不觉间已经做了自己的取舍,这个变化的轨迹刻画得相当明晰,并且在电影手段上也同步地以着装上的变化/减少来吻合这轨迹,直到最后自我解放的裸体派对,等于是彻底向外界袒露心迹,从异化了的现代社会回到人伦之初,重返家庭,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一切解放,最终是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此三观谈不上新颖,但影片好在走喜剧路子,全场都是令人尴尬而又无法发作的拍案惊奇场面,所以就好看了。美中不足的是155分钟的时长,再剪掉50分钟,可能会更好。

    每年过年前后,恶补学院奖提名影片时,我都会痛感全球电影业的今不如昔。然而年年如此,年年苦追,毕竟电影之外的消遣也并不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