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的行板

——读高鹏程散文《低声部》

    蒋静波

    一直以为,对于一位作家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读他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与高鹏程相识一年有余,因文学之由虽时有交流,我对他的谦和、儒雅、才情以及对写作者的热情帮助,留有深刻印象,而对他的其他方面知之寥寥。细读此书,我对作者的经历、心路历程方略知一二。

    全书分“海边”“回乡记”“世相速写”“火车与波浪”及“低声部”等五辑。前三辑记录了作者在远离故乡的工作地滨海小镇的风物、世相以及还乡时的见闻,“火车与波浪”是作者的一些写作心得,“低声部”记录了作者平时的一些心绪。此书是他从故乡到异乡辗转迁徙中如歌的行板,是他近20年来心血的结晶。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漂泊者的孤独、融入异乡的种种努力以及在文学中寻找寄托的历程。

    本书诗文并茂,映照成趣。在《高度与光线》中,作者在对烽火台、渔火、灯塔的观察中,引用了几首自己创作的诗,这些诗本身就是对同一题材的叙述或补充,使散文的内容得以拓展。《博物馆》(一)(二)则是对同名系列诗歌所写的创作说明,“我理解的诗歌,是一种公开的隐私,是一个孤单的、封闭的人试图隐秘地敞开他的怀抱,去寻找高处和远处的呼应”。

    怀乡是贯穿全书的主题。出生在甘肃的高鹏程,大学毕业后来到远离家乡的海边小镇工作,时至今日,栖居异乡的时间超过了故乡,但他始终放不下对故土深深的牵挂。在《白杨树》中,故乡的白杨树在他眼中曾“乏善可陈”,但“我在外省谋生,在经历了很多事后,我忽然对自己曾经鄙夷过的这个树种有了不同的认识”,以至于他“时常在梦中梦见这种常见的树种,而且往往呈现出异象来……我梦见的,其实就是自己的镜像,我其实就是它们中的一株……”白杨树的寓意不言而喻。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试图用自己的文字“来呈现、解读有关故土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存……我要做的是在一个事件、遗址、遗迹下面,去拣拾那些被失手打碎的江山的只陶片瓦,擦去上面的泥土,让它露出光亮的釉色……”(《萧关古道:边境与怀乡》)故乡应为有如此赤子而感到骄傲和感动。

    当然,作者也在努力融入栖居地的生活,创作了大量关于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作品,如诗集《海边书》《风暴眼》《退潮》《县城》,并成全了一个诗人高鹏程。即便如此,在他的散文中,仍弥漫着漂泊的沧桑,“作为一个借居在这个海滨小镇的异乡人,作为一盏漂荡在石浦港多年的渔火,也许,我还将继续在这里漂泊……”“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是孤单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伙伴就是自己那颗凄凉的灵魂。”(《海山小记》)文字是内心的烛照,这些文字,如一颗遥远的星星,孤独清亮,让人不忍直视。

    高鹏程的文字,干净利落,孤冷锐利,他说,“死并不可怕,但遗憾的是一个人心里的秘密,它未曾与人相遇的部分,未曾与另一颗心触碰的部分,再也无法相遇和触碰了,无论爱与被爱,再也无从感知了,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我之将死定会把你感动》)与其说是在缅怀一个人,还不如说是在剖析自己。深夜里,读着读着,仿佛有一枚针刺中了我内心的柔软之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