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力社会》 [美] 拉斯·特维德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1月 人类的创新力不同于有限的资源,它可以不断地扩张并自我革新。本书作者以宏大的笔法写出人类发展历程中,创新力的诞生、发展、起落,以及如何利用创新力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
《权力的悖论:致决策者》 汤安中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11 本书基于作者数十年来与县委书记们一次次的交流,积累了大量有关县域经济的实践知识,将来自基层富有创新的实践知识升华为理性认知,耗费三年时间写就本书。 |
|
《冲动的社会》 [美]保罗·罗伯茨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2 如果说在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裂痕,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美国著名记者保罗·罗伯茨认为,我们的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成为一个巨大的引擎,它为个人、CEO们和政客们自私且短视的冲动服务,却忽略了社会紧迫的、长远的需求。 |
朱晨凯 作者曾在2012年出版过《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一经上市就备受好评,中文版至今已加印23次,与《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相比,新书《创新力社会》涉及的学科更多,内容本身也很有“创新力”:作者认为创新力集人类历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身,所以必须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讲述。文明起起落落,而创新力是人类的“终极资源”,是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挑战的关键。 创新力为何物?作者在书中指出,古往今来,众多帝国和文明的兴衰起伏,都与创新力息息相关,能够充分激发创新力,国家就会繁荣强大,如果阻碍创新力的产生,国家就会腐化灭亡。国家兴衰成败的原因很难通过比较土地是否肥沃、动植物是否多样、矿物质是否丰富等资源状况来解释清楚,因为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反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些可以解释为人的因素。书中举了个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虽然三面环海,却并未依靠渔业养殖或捕捞发展本国经济,时至今日,该国的鱼肉和饮用水均依靠进口。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依靠贸易和思想的对外交流,而该国拥有的水上通道在这方面提供了便利。因此,它的成功依靠的是相互交流,而不是自然资源,这就是创新力。 如何才能获得创新力?作者认为需要具备五个关键因素,分别是个体单元、变革驱动者、有效网络、共同记忆与竞争。个体单元最善于产生奇思妙想,在一个网络当中,单元的个体越小、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创新力;远古人类由于气候变化频繁而加速进化,这种气候变化不断表现为短时间内天气反复无常,而且还形成了气候更加干燥、地貌更加开阔的发展趋势,因此,气候就可以被称为变革驱动者;我们拥有的是许多微小的个体单元,它们期待变革、勇于创新,但还需要它们之间自愿进行双赢交易,这就要有有效网络;当每个人的创新设计空间得到急速扩张,人们一旦开始交流,就需要拥有贮藏价值、交换信息的途径,于是就需要共同的记忆,需要一套标准代码“写入”,并且记住成功的经验,让网络内各个成员相互分享,共同使用;人类天性中有懒惰的一面,解决途径就是达尔文提出的竞争压力,比如在商业社会和自然生态当中出现的竞争。 作者认为,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当中,具备这些关键因素之后,创新力就会自发产生——只要充满活力,这个系统可以是某种自然生态、某个商业领域,也可以是整个人类文明,或其他任何东西。一旦拥有,系统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取得自然而然且富有创造的发展,无须制定其他发展规划。这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逐渐改变自然生态、商业领域甚至人类文明,长此以往,结果必会令人惊艳。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奇迹:启动这一进程的人不会想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例证:数万年前,当贸易出现在少数人之间时,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为人类开启了通向太空、遨游宇宙之路,他们也不会明白自己开启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 人类的原料日益丰富,而人口日益减少,作者认为要用好创新力这个人类的“终极资源”。这不是意味着我们应当希望有更多的人,但它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因为担心资源很快就会耗尽而停下文明发展的脚步。相反,如果扼杀了创新力,创建了一个静态的社会,资源很快就会枯竭。像环境污染问题,理想化过去、拒绝新科技、拥护零增长并不能解决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不是静止或者倒退,而是向前:强烈的创新力、先进的科技和日渐增加的环保理念是改善环境最有效的元素。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