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代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宁波

吴央央 摄
“华花圣经书房”铅字排印本《地球说略》(田力供图)

    顾 玮 吴央央 整理     

    新式教育应运而生

    宁波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最早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城市之一。1842年,宁波被辟为通商口岸,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宁波站在了大变局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在古今中外文化的激荡下,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与风俗、思想意识和心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美魏茶,英国传教士,曾在宁波生活了7个月。回国后,撰写了《在华生活》一书,书中有一幅宁波地图。在书的前言部分,他明确表示,希望自己绘制的地图和关于旅行的见闻,能够成为对西方旅行者和探险家有价值的旅行指南,所以,这幅地图是最早的宁波“旅游手绘攻略图”。地图上标识了一些当时宁波的著名地点,如天封塔、鼓楼、天一阁等,当然,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学校——宁波女学。

    这所学校由英国女传教士奥尔德赛凭一人之力于1844年创办,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号——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众所周知,旧中国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被束缚在家中,从来没有学校教育这一说,而宁波女学的开办在当时的中国是破天荒的事情。

    宁波女学在1857年和崇德女校合并,位于现在姚江北岸的槐树路。1923年,该校的中学部又与圣模女学的中学部合并,新校定名为“私立甬江女子中学”,这所学校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初中母校。甬江女中的旧址在今天的和义路,现为宁波教育博物馆。

    在当时的宁波,采用新式教育的学校还有崇信义塾,是近代浙江省最早的男子洋学堂。该校于1868年迁到杭州,改名育英义塾,是后来之江大学的前身,也可谓浙江大学的最早源头。到民国时,国人兴起办学热潮。

    因为宁波早期的西式学校多由外国传教士所办,这些洋教士也就成了宁波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外教,现举两人为例:

    一是麦嘉缔,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844年到达宁波后,长期在崇信义塾担任教师。宁波四中的前身之一崇信中学,也是由他募集资金于1881年创立的。值得一提的是,麦嘉缔夫妇在宁波期间收养了本地的一个孤儿,名叫金雅妹(又名金韵梅),麦嘉缔夫妇去日本时携其同往,之后又带她到美国读书。这个女孩最后从医科大学毕业,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二是丁韪良,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曾长期在宁波办学,后担任清朝同文馆总教习以及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北大一直将京师大学堂视为建校的开端,因此,有人甚至认为丁韪良是北大的首任校长。丁韪良在中国的教育之路就是从宁波开始的。

    这些西式学校的教学课程中外兼容,既有中国儒家的童蒙读物和四书,但更多的还是近代的科学知识,比如算术、几何、物理、地理、天文等科目,甚至还有音乐和体育。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西学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办学者就只能自己编写。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本是为宁波孩童编写的教科书,最后竟然成了近代东亚先进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形势、学习西方新知识的启蒙读物。如《地球图说》本是为学生们编写的一本简明世界地理读物,后被清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源看到了,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竟然征引了该书30段内容。这本教材的扩充本《地球说略》后来传到日本,影响更大。

    其他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浙江的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始于宁波。1845年建立的“华花圣经书房”是江浙地区第一个近代印刷机构,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介绍近代知识的书籍,使得当时的宁波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之一,也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宁波社会文化的发展。

    1854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创办《中外新报》,这是浙江省最早的近代报纸,不仅能够及时地报道地方重要事件、国内大事,甚至还有世界新闻,非常难得。

    在此之后,《甬报》《德商甬报》《四明日报》等相继诞生。到了民国时期,宁波本地的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良莠并存。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在宁波的勃兴,起到了开启民智、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作为新鲜事物的西式医院也在此时兴起。之前提到《中外新报》的创办者玛高温,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近代宁波最早的西式医院创建人。1843年,他在宁波城内开了一家西医诊所,几经沿革,民国初年,发展为“华美医院”,后又改名为宁波第二医院。

    除了这所医院外,甬城内外又相继出现了10余家西式医疗结构,既有洋人创立的,也有中国人自己办的。西医带来了治疗病痛的全新手段,提高了宁波人的健康水平,也加快了近代宁波人接纳和认同西方文化的进程。

    宁波开埠后,江北岸地区被辟为外国人居留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成为五洋杂处的繁华场域,许多新鲜事物首先出现在这里,如领事馆、海关、银行、洋行、邮政局、电灯、马路、轮船等。

    英、美、法、葡四国领事馆,最初的位置集中在姚江北岸,但后来相继搬走或关闭,只有英国领事馆建筑留存至今。

    宁波开埠之后,在原来江东常关的基础上,又于1861年在江北岸设立浙海新关。浙海关是我国最早的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之一,是中国早期海关的历史见证。它的旧址被保存下来,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多著名的洋行,如旗昌、太古、三井、怡和等在江北岸外滩设有分支机构。到1890年,在宁波的外国公司和洋行竟达28家之多。宁波的“洋货”进口也持续增长,包括洋布、洋烟、洋皂、洋药、洋油、洋火、洋钉、洋铁等,近代工业品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商品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1878年,宁波海关书信馆开始收投公众信件,并附发大龙邮票。1883年,一种更快捷的通讯形式——电报进入宁波,在宁波城内建立宁波电报分局,并配备莫尔斯收发报机。1885年,在中法战争前夕,又架设了从新江桥堍到镇海的专用电报线路。镇海战役中,电报通讯确保了军讯及时准确的传达,为战役胜利打下基础。战后,宁波的有线电报很快向民用开放。

    宁波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木帆船港之一,而在近代,它最早向轮船港转变,其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轮船——宝顺轮。在庆安会馆,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清末文人董沛撰写的《书宝顺轮始末》石碑,篇首句即写“中国之用轮舟自宁波宝顺船始也”。

    宁波的商业船帮分成南北号,从1853年开始,北号商人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清廷从海路运送漕粮。而当时江浙沿海海盗众多,在此情形下,1854年冬,宁波北号商人耗资7万银圆购买宝顺轮用于护航。宝顺轮的出现,意味着宁波港作为单纯帆船时代的终结,同时也宣示着中国蒸汽轮船时代的到来。

    其他新鲜事物还有不少:在江北岸设立的巡捕房,是近代宁波警察局的雏形;19世纪80年代,江北岸设道路委员会,后改组成为工程局,负责道路、卫生、电气、水道等事宜,是近代市政建设之始;宁波的近代工业也开始起步,通久源轧花厂、永源丝厂、通利源榨油厂、慈溪火柴厂、宁波电灯厂、和丰纱厂、大茂肥皂公司等近代企业相继创办。此外,照相馆、眼镜店、钟表店、大药房、戏院、番菜馆、弹子房等新事物,不断丰富着宁波人的生活。

    开埠,给宁波带来的不仅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知识体系、社会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带来了剧烈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宁波人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变。

    (讲演内容来自天一阁书院·国学堂,有删节)

    主讲人名片

    田力 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西关系史、浙江地方史。近年来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级课题8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

    好声音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西学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办学者就只能自己编写。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本是为宁波孩童编写的教科书,最后竟然成了近代东亚先进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形势、学习西方新知识的启蒙读物。

    ——开埠,给宁波带来的不仅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知识体系、社会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带来了剧烈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宁波人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