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溪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一件如冰似玉的好瓷器如果不慎破裂,就成了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在慈溪市茶业文化促进会工作的“90后”小伙邹煊泽天天和瓷器打交道,也常为碎瓷的命运惋惜。

慈溪“90后”小伙醉心锔瓷绝活

在破损处补上纯银竹子錾刻图案的紫砂壶(项一嵚 摄)
用金缮技艺修补好的青瓷碗
用锔钉修补好的茶杯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李佳珊

    慈溪记者站 邵 滢      

    瓷器坏了,究竟能不能修补?这成了盘桓在邹煊泽心底的一大问题。去年3月,他在嘉兴旅游时,惊喜地发现一家茶叶店的老板竟能修补瓷器。“能不能教我?学一下要多少钱?我出。”小邹求学心切,却碰了个“软钉子”。“老板告诉我,锔瓷是一门传统的手艺,必须以师徒相传的传统方式来继承,不能用钱来衡量。”邹煊泽说,匠人的傲骨,更坚定了他学习这门手艺的决心。

    邹煊泽请教瓷器届前辈后得知,北方的多个省份还有一批修补瓷器的匠人。通过网络,他找到了几位圈内知名的老师,先后奔赴烟台、青岛,学习锔瓷、金缮等传统补瓷工艺。

    小邹说,修补瓷器在中国叫锔瓷,在日本称为金缮。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技艺。工匠们先用金刚钻在瓷器上钻孔,再用锔钉抓牢裂缝。而日本匠人则以天然大漆为黏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敷以金粉或贴上金箔装饰,这就是金缮技艺。

    当碎瓷和金属相逢,原本的裂缝或被锔钉点缀得错落有致,或被金银錾刻的传统图案营造出金银镶玉般的华美之感。看到邹煊泽小心翼翼捧出的件件作品,访客都会感慨,经过艺术再创作,残缺处也能成为点睛之笔,赋予碎瓷全新的生命力。

    “这就是我手工剪出来的锔钉,剪钉可是个力气活。”邹煊泽说,锔瓷师父李勇要求绝不使用任何化学黏合剂,必须用锔钉本身的延展性来进行物理修补。锔瓷时,要先用细绳将碎瓷绑紧,称作“捧瓷”。然后,要用特制的剪刀在厚度为0.8毫米的铜板上剪出宽约1毫米、长约5毫米的锔钉。接下来,工匠要在瓷器裂缝旁打孔。当代匠人用电钻取代了传统的金刚钻。每件瓷器的厚度和硬度各不相同,打孔的分寸全靠经验积累。深了,容易打穿瓷器,浅了,锔钉就不牢固了。不过,最难的工序还是上钉。邹煊泽介绍,国内90%的锔钉是用机器压制的,金属铜的延展性被大大破坏,因此锔钉必须手工修剪。而且,在小孔中拉动锔钉的分寸好比做外科手术。用力不够,锔钉就钉不牢;用力太猛,锔钉会直接变形断裂。

    除了锔瓷,邹煊泽还通过师父指导和反复琢磨,学会了包口、錾刻等补瓷技艺。经他“手术”后,边缘损坏的紫砂壶盖有了一层精致的银包边,破口的壶身与纯银錾刻的翠竹完美融合。“师父会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但功夫还得靠自己多摸索。”跑了线上线下多处店铺,买来几十件大大小小的工具,邹煊泽把业余时间都耗在了小小的工作室里。

    如今,慕名找他修补瓷器的人越来越多,邹煊泽的钻研劲头也越来越足。今年,他打算奔赴云南,向那里的少数民族学习银器錾刻技艺。他说,锔瓷这个行当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清明上河图》中有完整的锔瓷场景,20世纪80年代初还有很多锔匠,但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找人锔瓷不如买个新的,这个行当就在南方各省慢慢消失了。“慈溪是青瓷的故乡,能在家乡弘扬老手艺,为更多爱瓷之人修补‘宝贝’,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份责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