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紫色姐妹花的尊严

——重温艾丽斯·沃克经典小说《紫色》

    月见

    奥斯卡奖是前不久最热门的话题,当大家都在谈论颁奖大乌龙的时候,我利用暇余时间重温了另一部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紫色》。这部根据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与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在题材上相似。这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文艺片,也是以黑人为主角,带着同性恋主题,只是《紫色》讲的是女权主义意识的觉醒。在1986年,《紫色》获得58届奥斯卡11项提名却颗粒无收。时隔30多年,在今天看来,《紫色》依然是一部跨越时代、跨越性别、跨越种族的经典佳作。

    小说原作者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诗人,1982年,她的长篇小说《紫色》出版,轰动了美国文坛。1983年,《紫色》一举拿下了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数十年来,《紫色》也成了美国大学中黑人文学与妇女文学的必读作品。

    全书由94封书信构成,分别是女主人公西莉写给上帝、妹妹耐蒂以及爱慕的女性黑人布鲁斯歌手莎格的书信,还有妹妹写给西莉的信,这些信件串起了黑人姐妹聚散离合、与命运抗争的温情故事。

    “人人都说我待某某先生的孩子真好。我是对他们很好,可我对他们没有感情。拍哈波的后背就跟拍条狗一样,更像是一块木头在拍另一块木头。不是一棵活的树,而是一张桌子,一口五斗橱。反正他们也不爱我,不管我有多好。”西莉从小就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十几岁时被继父糟蹋,产下两个婴儿,孩子被继父送掉了。有一天,某某先生看上妹妹耐蒂,继父怀着私心开始打耐蒂的主意,把西莉嫁给了某某先生。天天遭家暴的西莉早已习惯了忍耐,她逆来顺受地活着。

    眼看着耐蒂也将遭遇相同的命运,在一年后或许肚子里掉下一个孩子。但是爱读书的耐蒂打小机警聪敏,她从继父的魔爪下逃了出来。此后一段时间,她跟姐姐一起生活,教西莉识字,重新认识生活的本质。某一天,在树林里,某某先生企图不轨,耐蒂狠狠地踢了他的裤裆。他将耐蒂赶了出去,也从此切断了姐妹俩所有的通信。

    生活并不只有顺从和接受,耐蒂选择了反抗。“你得跟他们斗,西莉,我不能替你干,你得自己跟他们斗。”其他人也这样建议西莉。“我没有说话,我想到耐蒂,她死了。她斗过,她逃跑了。可这又有什么好处?我不斗,我安分守己。可我活着。”沉默寡言的西莉成了生活的观察者和倾听者。她给上帝写信,“我想我们活在世上就是来想问题的,来琢磨,来发问的。在琢磨和思考大事情的时候,你学到小事情,差不多都是碰巧发现的。可是,对于那些大事情,你不管怎么琢磨,总是只知道那么多。”一个女人的喃喃自语,富有思想,又充满魔力,或许这也是弱势的西莉保护自己的生存哲学。

    《紫色》的创作是“从一个女人向另一个女人谈私房话开始的。”作者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琐碎描写和妇女心理微妙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矛盾和种族问题。在小说中,妹妹耐蒂、儿媳索菲娅、心爱的女人莎格,都带着黑人女性觉醒的特征,她们对生活有自己的主见,她们不理会现有制度的不合理,也不顺从妥协。其实,遇到离经叛道的莎格,西莉才开始苏醒、温暖和鲜活。西莉在给上帝的一封信中说:“我离开了家,生命就结束了。或许可以说,跟某某先生在一起,我的生命就结束了。可是跟莎格在一起,生命又开始了。”在莎格的帮助和启发下,西莉逐渐找到了自信,她离开了某某先生,凭着做裤子的手艺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平等。

    西莉曾对莎格说:“如果你踏着紫色走在田野里而对它视而不见,上帝准会大发脾气。”颜色是上天赋予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生命的奇迹。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平凡而又独特。

    有关《紫色》的中译本有6种,其中女性译者陶洁通过自己的性别视角,再现了原作的细腻情感,在众多译著中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