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7-03/17/A9/394340_bw-yangmq_1489668184905_b.jpg) |
昨天,海曙交警在新典社区向居民赠送安全头盔,助力文明出行。(记者 徐文杰 摄) |
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石奇峰 董力军)目前,我市公安机关正多警种联合开展“治三车、消隐患、保安畅”专项行动。“三车”是指电动自行车、二(三)轮摩托车、电动三(四)轮车。 日前,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很多电动车驾驶人并没有佩戴安全头盔的习惯。而事实上,电动车亡人事故多与颅脑损伤有关。昨天上午,海曙交警前往新典社区向居民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并赠送安全头盔,同时做了专门的实验——佩戴一个头盔,关键时刻能救命。 助力平安:2000顶安全头盔赠送给居民 昨天10时多,海曙交警来到新典社区,向居民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并赠送安全头盔。短短5分钟时间,108顶头盔就被一抢而空。 “我们与‘平安财险’合作,专门定制了2000顶安全头盔赠送给有需要的群众,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海曙交警大队的石警官说,之所以会有这番动作,与近年来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这一大背景有直接关系。“千万别小看这么一个头盔,关键时刻能救命,这是大数据分析出来的。” 头盔很重要:电动车亡人事故多与颅脑损伤有关 据统计,2016年度海曙区涉及电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8人,死因全部与发生事故后颅脑损伤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佩戴头盔,能大大降低电动车交通事故的伤亡率。 有案例为证:余姚的谭家岭西路与新西门南路路口曾发生过一起电动车与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碰撞的瞬间,电动车解体,同时骑车者整个人被弹飞并且头部先着地。幸好他佩戴了头盔,有了相应的缓冲,逃过一劫。 事故民警说,两轮电动车稳定性能差,一旦出事,人便会直接接触地面,而往往最先着地的便是头部。头盔相当于头部的防护罩,戴上头盔,头部受到的损伤便会降到最低。 现场实验:骑车戴头盔,关键时刻能救命 海曙交警还借用公交场地进行了实验。实验物品是椰子,用它来代表骑车者的头部。实验人员骑着车,单手举起椰子距地面一米多高,首次实验时以20码车速前行,途中将椰子抛下。结果显示,椰子未碎裂,但其内部组织已出现问题,其表皮已被渗出的椰汁浸湿。第二次实验时,车速提高到30码,这次椰子因撞击而碎裂,椰汁流了一地。 随后,实验人员实验佩戴头盔时发生“意外”的情况。车速同样是30码,行进途中将佩戴头盔的椰子抛下。最先着地的是头盔,随后里面的椰子被震出并在地面滑行了一段距离。椰子只是表皮有擦伤,其他完好无损,而头盔表面撞击痕迹明显。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来告诉广大市民,骑车一定要佩戴安全头盔。”石警官说,他们的安全文明宣讲行动将持续下去,同时,如有市民想要获得这个头盔,可以社区为单位,联系海曙交警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