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京 3月22日是“国际水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笔者和大家聊聊与水有关的人和事。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逐水而居,只有生命之源得到保证,人类才能生存繁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史。纵观我国历史,从传说中的鲧、禹父子起,直到今天,莫不如此。 正是由于水这种无法替代的地位,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利用,再没有什么比水利工程更重要的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一项项经典的水利工程,带来的福祉难以估量,受益生灵无数,有的甚至改写了历史。如郑国渠,后世评价其作用意义时,称其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经济基础。稍晚建成的灵渠更是明证。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为统一中国,着手开拓岭南。因军需运转困难,三年兵不能进。灵渠凿成后,运载粮草兵员有了水上通道,仅一年秦就统一了岭南。都江堰更不用说了,不仅成就了当年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 在宁波,这样令人骄傲的水利工程也不少。比如,集阻咸、蓄淡、排洪、灌溉功能于一体,已有近1200年历史的它山堰,在宁波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年,在宁波奉化江与余姚江夹持的鄞西平原的农田灌溉、鄞西三条塘河及日湖、月湖向城区居民供水、改善当地的水上航运等方面,它山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每一项水利工程,都是大批建设者多年离乡背井、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辛勤劳动的结果。传说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个中辛苦不说,还是在其父鲧九年治水失败遭流放的基础上被迫“子承父业”的。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水利工程,像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的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地的北部地区)大古塘,屡毁屡建,延续修建了近300年,直到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才大功告成,凝结了多少人的血汗!时间再近一点,像雍正五年(1727年)出任鄞县县令的杨懿,在主持治理大嵩滨海平原水灾时,亲赴一线操劳,为与老天爷抢时间赶工程,不敢有丝毫懈怠,终至积劳成疾,36岁累死在任上…… 大禹因为治水,先民赋予他圣贤的美名,并神化为我们早期的宗教图腾。作为蜀郡太守,李冰因主持兴建都江堰而名垂青史。还有郑国,秦王嬴政在切实感受到水渠给秦带来的巨大利益时,慷慨地把水渠命名为郑国渠,因此名垂千秋。阿拉宁波也是这样,要研究宁波城市的发展史,它山堰就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无法绕开。而说起它山堰,谁也忘不了王元暐。因为它山堰,王元暐在宁波历史名人堂中,将永远占有显赫的位置。还有那位县令杨懿,光是祭祀他的庙堂,老百姓自发筹资,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就建了五次…… 说了这么多水利掌故,是想纠正一些人的错误认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水利工程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事实正相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应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工程建设内涵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广泛,在传统任务之上更有新兴使命,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对我们的生活只会越来越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