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 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从桥上走过

    万 之

    陆殿桥是宽阔的、喧嚣的,一波一波的车流呼啸着飞驰而过。陆殿桥又是狭窄的、宁静的,时不时有三二行人在它身上轻轻走过。这么描述似乎有点矛盾,然而事实并不。位于宁波柳汀街月湖边上的这两座桥,确切地说是四座桥并肩齐挨在一起,两座陆殿桥,两座尚书桥。宽阔的陆殿桥是年轻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平坦壮观,宛如月湖富丽华贵的腰带,来往的车辆就是镶嵌在腰带上闪闪烁烁的珍珠。狭窄的陆殿桥和尚书桥则是千岁老人,桥身石缝间爬满青藤,裸露的石扶栏斑斑驳驳印着岁月的褶皱,宛如月湖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注释。

    陆殿桥和尚书桥建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那时月湖还只是个荒湖。为方便两岸交通,一个名叫蕴臻的僧人在月湖拦腰建了两座桥,东面的取名“憧憧东桥”,西面的取名“憧憧西桥”。语出《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意为往来不绝,与友人相互过从的意思。不知城中的百姓是否为这两座桥的建成而欢欣鼓舞过,但我相信它肯定对地方官员兴建明州城有所启发。也许是“憧憧”二字真的含有玄机,自桥建成后就拉开了月湖开发的序幕。37年之后,月湖的景观就初具了规模。到明崇祯3年(1630)大理寺卿陆世科在柳汀东建关帝庙后,因俗称湖西陆殿,憧憧东桥遂易名陆殿桥,憧憧西桥则因明天顺八年(1464)太守张瓒为大司寇(刑部尚书)陆瑜建石牌坊于桥的西岸而易名尚书桥。

    有段时间,每天早上,迎着东升的旭日,我步上有些隆起的尚书桥,再步过平坦小巧的陆殿桥去上班。这段距离不长,约莫200米,但穿越的却是千年的时空。尚书桥东堍就是青砖砌墙,青石板铺地,粉壁木柱的贺秘监祠。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四明狂客”贺知章而盖,始由南宋时明州知州莫将在月湖柳汀之南立祠奉祀,名曰“逸老堂”,明洪武十一年至三十年间移至今址。祠内有5块石碑,第一块镌刻《重修贺秘监祠记》;第二块《重建逸老堂记》;第三块《贺秘监祠堂记》;第四块是宁波籍著名作家冯骥才所书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五块是《旌客颂》上有唐玄宗赠贺知章告老荣归的五言诗,还有李白、杜甫、刘禹锡赠别贺知章的五、七言诗。在融融的春风里走过贺秘监祠,心头总会泛起“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千古佳句。

    走过贺秘监祠,就是现为佛教居士林、古为驿站的四明驿。它建于1174年,初名涵虚馆,是当时的四明郡守建了用来招待宾客的。作为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官方迎宾驿站,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政府招待所。它是宁波古时与国外交流的见证。明初朝廷实行“海禁”与“勘合贸易”,规定全国对“朝贡”国家开放唯宁波、泉州、广州三港,宁波港被指定为接待日本“贡船”的唯一港口。明洪武三年,朝廷将贸易的一个管理机构——浙江市泊司设在宁波,专门管理和日本的进贡贸易,官职相当于五品,成为日本勘合贸易船赴京进贡的起程点和返国补充水源的基地。所谓“勘合”,其实就是将一块木头一分为二,你一半,我一半,只有木块合上,说明你有授权,才会放行。因此又称为“勘合贸易”。后来的四明驿,在明末清初,仍旧是宁波官方迎来送往、接待达官贵人的餐饮娱乐场所。现在这块风水宝地已改为佛教居士林,成为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曾经无数次经过尚书桥和陆殿桥,也无数次顾瞻过那个“瀛洲接武”的牌坊,在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的月湖,石梁单孔狭小平仄,仅由几根石板,两侧高不过一米的石扶栏组成的陆殿桥和尚书桥,蜷缩在柳汀街一角,并不显眼,甚至有点老态龙钟了。但是,寂寞的两桥却是宁波城区的古桥之祖,见证着月湖从一个野草丛生的荒湖走到今天的所有盛衰和沧桑。新建的陆殿桥连接的是现代的文明和繁华,保存下来的憧憧两桥折射的则是厚重的千年沉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