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 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蔡宅拜谒一幢故居

    樵 夫

    我静静立于这个叫蔡宅的村口,早上九点的阳光,打在眼前的池塘、古道、粉墙黛瓦、千年古樟,我已然明白,安静地泊在这里的,还有千年时光。

    在静谧的冬日暖阳下,我在东阳市蔡宅村漫步,村民们友善地望着我,我感觉到他们眼里那种安详的气质。蔡宅村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蔡希陶等几幢名人故居,他们的故事至今让这个村庄的人们引以为自豪。我信步来到被当地人叫作乐顺堂的蔡希陶故居。乐顺堂是宽大的,天井方正而巨大,四周为二层楼房。两边的马头墙气宇轩昂,仿佛昂首扬蹄的奔马,直入蓝天。乐顺堂上还悬挂着一条红色的彩绸,彩球工工整整地悬在正中,一个巨大的红“囍”,更将这里的场景渲染得热烈而喜气。它们是时光的守望者,将已经远去八九十年的一幕,如新地捧到了我们的眼前。

    一场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在这个当时还是簇新的堂上举行,那个叫蔡慕晖的蔡宅女子与那个后来成为修辞学一代宗师的陈望道,在这里结为秦晋之好。这个仪式,不声不响地在蔡宅老少心中一直进行着,人们从这天开始,认识了生活或者说生命的另一面,轻盈、简朴,爱是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呈现的。

    我在乐顺堂踱来踱去,一切风物都吸引着我,它们糅合了生活与精神的双向元素,让我顿生敬意。乐顺堂堂前是拱廊,左右为拱门,廊柱上的木雕让人叹为观止,人物、花鸟,栩栩如生。左门穹顶题额:闲有家;右门穹顶题额:所无逸。多有情趣的两个题额,一边是其乐融融的尘世生活,一边是卓尔不群的精神指向,似乎在告诉进出乐顺堂的每一个人:既要享受现世的幸福,又不被生活所淹没。蔡希陶就诞生在这座乐顺堂里,成长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在他的资助下,弟弟蔡希岳也完成大学学业,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一幢农民的宅院,在那个年代,走出了三位饱学之士,不能不让我对这个宅院投去敬仰的目光。

    追思、发问,仿佛一把镢头,最后总会让精神的根须完全呈现在眼前。这幢叫乐顺堂的院落的主人是蔡人淦。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蔡宅村一个叫蔡树尧的庄稼汉子,晴雨耕耘,侍弄好田地里的活计,就挑担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在寒风苦雨中行走四方。他拼尽毕生精力,为的是让两个儿子读书。这两个儿子就是蔡汝霖和蔡人淦。蔡汝霖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期望,一八八四年,只有十六岁时,蔡汝霖就考中秀才,二十九岁又被选为拔贡。也就在那年秋闱,考中举人。次年,蔡汝霖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准备会试,其时正值戊戌变法,他目睹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惨象,那一滩殷红,让他由一介书生变为一个仁人志士。蔡汝霖放弃会试,投身于教育,立志开启民智。几年后,他在蔡宅创办永宁自治高等小学堂,后来又创建东阳中学。弟弟蔡人淦在他资助下,也完成学业。兄弟俩仿佛两只鸾鸟,由这个村庄飞起。

    知识的玉液琼浆滋润着蔡人淦,他从父亲那里接过坚毅、吃苦的精神,又从兄长蔡汝霖那里接过士人理性与自由的旌旗,他把它们当作柱、梁、檩、窗棂、瓦当,立起这幢乐顺堂,在拱廊的门额题上“闲有家”与“所无逸”。环境所氤氲的气息,总是像春雨润物,此后他的儿女蔡慕晖、蔡希陶、蔡希岳先后从这幢房子走出。他们的声名再次让蔡氏宗祠的门楣熠熠生辉。

    进入这个村庄时,是上午的九点,冬日的暖阳仿佛一只火熜散发出热力焐着村庄的寒冬;离开这个村庄时,日头已西下,我看见自己的影子被那堵“秋雨锄经”门额的粉墙接纳。我的影子拓印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刻在了我的心上,我已经明白,记忆会带着我随时返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