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水效果好不好,可否由鱼儿说了算

    一 鸣

    “五水共治”已有数年,如何检验污水治理的效果?有人提出看河里能否游泳,有人提出看河水能否饮用,也有人说看河中是否有鱼、鱼儿是否游得欢……这些话各有各的道理。不过笔者更赞同治水效果好不好,应由鱼儿说了算。水是鱼的家,家里好不好,鱼儿最知道。笔者住在海曙,所在小区有一条河流穿越而过,不知从何时开始,河中常有鲫鱼、朋鱼、黄刺鱼、鲤鱼出现,一些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休闲垂钓的乐趣。由此看来,治污的效果是明显的。

    小区河流水质的变化,是全市“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背后是巨大的投入与付出。据报载,自2014年以来,全市投资累计436亿元,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里,清淤河道3000多公里,河网引水量达到2.55万吨/日,新实施128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据2017年3月26日《人民日报》)。为了进一步全面改善水质,今年更是全市总动员,打响了剿灭劣V类水的攻坚战,投入之多,规模之大,参与之众,前所未有。

    治污水,是百姓所盼人民所愿,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治污水,也是对我们过去对自然不恭不敬的纠错与救赎,是为我们过去对水资源毫无节制的挥霍和滥用的加倍买单。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千百年来,人们视水为生命之源,世界之本。水为人们无偿提供灌溉、洗涤、饮用、航运等等,人与水和谐相处,相安无事。水透明洁净,且有自身恢复、修复的功能,本不需要人们去治理。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人们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使水资源大大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到了枯竭的地步;更可恶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GDP和税收,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把河道作为有害物质和污水的排放沟,使得原本清澈洁净的河流变成了臭河、黑河、垃圾河,鱼虾不见踪影,人也望而却步。原本造福人民,为民带来方便的河流成了危及人身健康的毒河。今天的治理,就是为当初污染的错误行为还债,努力恢复水的本来面貌。

    为了确保污水治理的效果,防止重复“污-治-污”的老路,在加大财力人力投入的同时,应讲究科学方法,注重多策并举。一是坚持上下游同治。一条河流往往流经不同区域,只有从河流的源头即上游开始整治,防止和杜绝污染,才能减轻下游整治的压力。若只整治下游而不整治上游,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只有上下游同治,减少上游带来的污染,整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处河流上游的地方要有担当和责任意识,切实改变当地污染少、危害小、整治不整治无关紧要的思想,为整条河流的整治作贡献,为下游人民送去清洁水。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整治污水与剿灭劣V类水,通常的做法是清淤泥换河水。这样做当然必要,但还远远不够。这种治标的方法只能保持一时而不能保持长久,整治过的河流湖泊很容易重新被污染。因此,在清淤换水的同时,还要查清为何污染,污从何来,找到污染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果是生活污水直排引起的,要引入排污管道;如果是企业污水引起的,能整改要及时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坚决关停并转,绝不姑息。总之,堵塞污染源头,才是治污之本。

    三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切实改变以往企业污染、民众受害、社会治理、政府买单的现象。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让企业为污染付出代价,使其不但无利可得,还要加倍赔偿。有的企业私设排污管道,将有害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还有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只是装装样子,形同虚设,一旦被有关部门发现,也只是轻罚了事。若能实行谁污染谁治理,企业得不偿失,必能有所收敛,从而不想污、不敢污。

    随着治污水及剿灭劣V类水的广泛深入开展,人们有理由期待,空中白云飘、河里鱼儿跃、河面水鸟飞、城乡景更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