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保健品“坑老”困局 不能“头痛医头”

    郑晓华

    青岛的陈女士没想到,60岁的父亲竟是以这样孤独、悲伤的方式告别人世——3月11日23时许,陈女士接到警方通知,老人的遗体在青岛东海中路一处海滩被找到,法医鉴定死亡原因是“自溺”。老人的裤兜里有一封遗书,称被保健品营销公司“骗了”,承诺的到国外旅游也没有兑现(据3月29日新华社)。

    此类“坑老”事件在各地层出不穷,早就不是新鲜事,只不过发生在青岛的这一案例比较典型且后果严重,于是引发了广泛关注。

    如何解决保健品“坑老”?长久以来,社会各方一直在热心提供解局良方。许多人认为,保健品“坑老”营销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责任在于市场监管部门,如果他们对不法保健品及营销手段的打击更有力的话,“坑老”事件会从源头减少许多;还有人认为,各类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多些科学健康知识的普及,这样可以扭转老人群体走偏的消费观念;还有人提议,子女是防范“要命”保健品的第一道防线,平时应该多多关怀老人,这样才能让商家的“忽悠”不至于轻易得手。应该说,这些办法的确言之有理,许多地方也是这么着手落实的,但效果似乎并不如人意。

    笔者以为,对症下药,还得从更深层找原因。从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老人们被骗入“坑”,起码有两个重要诱因。一方面,这个群体对于健康超乎寻常地重视。人老病痛多,病痛后更能体会健康的珍贵,不法商家正是抓住这一痛点,扯出了“追求健康”的大旗。他们推出的保健品、讲座也好,旅游也罢,全围绕“健康”这一名目展开,轻易就能获得老年人的认同。另一方面,老人群体相对其他年龄层来讲,社会接触面有限,孤独感更为浓烈,希望接触社会并从中获得情感交流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坑老”营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从“盯人战术”到“温情攻势”,大打“感情牌”。面对这种家人般的“亲近”,一些老人会不惜投入地维系下去,心甘情愿地做了“俘虏”。

    老人的健康诉求、情感交流诉求非常能让人理解,本应该获得支持。可惜的是,因为社会上正规健康产品、健康服务以及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会交流活动过于短缺,没能跟上老年群体的需求,不法商家才能趁虚而入,在空白地带攻城掠地。可见,解决保健品“坑老”困局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堵住假冒伪劣保健品,或是加大防骗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源上解局,就必须重视并满足“银发阶层”在物质和情感方面的需求。比如,让更多合格适用的保健产品、旅游产品占领市场,组织更多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搭建更多供老人群体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保健品“坑老”的空间才会最大限度地被压缩,老年人的生活才会更安全无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