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

(吴央央 摄)

    顾 玮 吴央央 整理     

    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什么是地方志?是指以一定的体例,以一定地域或单位为记载范围的书籍。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志,记载的内容包括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比如宁波市志、象山县志、慈溪县志等。还有一种是以这个地方的某一个方面为记载对象,比如宁波市的教育志、文化志等,这一类也属于地方志的范畴,只不过是方志当中的专志。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有省志、市志、县志,更小一点,有乡镇志、村志,历史上则有郡志、州志、府志等。

    地方志始于何时?《周礼》中提到了“方志”这个词,但并不等于地方志就在那个时候诞生了。它真正出现应是秦汉之际,一般人认为,地方志的出现和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的产生、推行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开始阶段,地方志记载的内容不会像现在那么多、那么全面,它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宋元时代的地方志,无论从内容、体例还是名称上,都已经过渡到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志。明清时代,地方志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历代的皇帝会发布诏令,要求各个地方修志。中央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修订地方志?当然是为了了解地方的情况,同时也是为编撰一统志做准备。

    一般我们把1949年以前的地方志称为旧的地方志,旧的地方志目前已知的有8000多种、10余万卷。新中国成立以后修了多少地方志?具体数字没人统计过,也统计不出来,只知道新方志修了两轮,现在处于第二轮修志的热潮中。

    宁波被称为“中国的方志之乡”,可谓名副其实。首先,宁波编纂方志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地方志是汉朝的《四明山记》,最早的综合性方志是唐朝的《四明图志》,以后历代修志绵延不断。据天一阁《宁波古今方志录要》统计,到2001年,宁波的地方史志有573种,二轮所修的地方志还没有算进去。其次,宁波的名志众多,名志中首推宋元的《四明六志》。所谓《四明六志》,就是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和元代大德《昌国州图志》、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此外,还有民国的《鄞县通志》,以科学性著称。新方志中的《宁波市志》也很有名,曾获全国一等奖。第三,宁波修志名家辈出,如黄宗羲、陈训正等都对方志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第四,宁波藏书楼众多,历代以来,宁波的地方乡绅对修志工作非常积极和热情,他们提供了很多资料和资金。第五,宁波有重视地方志收藏的传统,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天一阁。天一阁在明代时收藏的方志有435种,比《明史艺文志》著录的还多。现在,天一阁除了收藏原来的明代地方志外,还收藏全国各地新编的地方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堪称开风气之先。

    地方志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觑

    地方志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哪里?清朝的著名学者章学诚认为,“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我用现在的话来表述,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我们了解地方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人参产在东北,过去采购是供皇家的,盗采行为不可避免。盗采人参的是什么人?《柳边纪略》里记载, “凡走山者,山东、山西人居多,大率皆偷采者也。每岁三四月间往,九十月间归,其死于饥寒者不知凡几。而走山者日益多,岁不下万余人。”同样是《柳边纪略》记载,“己巳(1689年)、庚午(1690年)间,足色者斤十五两,八九色者斤十二三两,六七色者斤九十两,对冲者六七两。若一枝重两以上,则价倍;一枝重斤以上,价十倍;成人形则无价矣。”所以,通过地方志,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

    第二,有助于解开悬案。历史上有很多谜,可以通过地方志答疑解惑。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上海开埠以前什么样子?很多人说上海以前是一个小渔村,其实是误导。乾隆《上海县志》载,自上海海关设立以后,各种各样贸易的东西从吴淞口进来,停泊在黄浦江上海小东门外面,当时盛况“不减仪征”。嘉庆《上海县志》也讲了类似的情况。所以当时的上海不是一个小渔村,它实际上已是中国南北贸易的一个中心。

    第三,能纠正正史的错误。《清史稿》记载,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攻打广州的一个炮台,结果守将拼死抵抗,“陈连升及其子陈长鹏殉国。”但是,其他书上记载陈连升的儿子叫陈鹏举,也有叫陈举鹏的。陈连升牺牲的儿子到底是谁?我们可以查陈连升的籍贯,他是湖北恩施人,然后通过《湖北通志》《恩施县志》查到,陈连升有三个儿子,分别叫陈长鹏、陈起鹏、陈举鹏,鹏字辈的,殉国的那个应该是陈举鹏,作为正史的《清史稿》反而错了。

    地方志有什么当代意义?第一,为解决我们国家和周边国家边界的纠纷,提供理论依据、历史依据。譬如,我们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当然有历史依据。乾隆十二年的《重修台湾府志》卷二“海防”中,引用了黄叔璥的《台湾使搓录》材料。黄叔璥是康熙年代的人,《台湾使搓录》里记载了当时台湾附近港口的情况,“山后大洋有屿名钓鱼台,可泊巨舟十余。”讲台湾的渔民去打鱼,可以在那里停泊,我们现在叫钓鱼岛,那时叫钓鱼台。别的地方志如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海防志”里称其为“各县冲要”。既然钓鱼岛是我们的海防要冲,在管辖范围内,当然是我们的固有领土了。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

    第二,地方志对解决地方上的纠纷也很重要。比如广东的南雄县和江西的大余县之间有个梅关,梅关到底属于哪里?有过争论、争议。最后怎么解决?江西人拿出了证据——同治七年(1868年)版的《南安府志》和民国8年(1919年)版的《大庾县志》。《大庾县志》序:“庾岭蜿蜒,形胜天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伊古兵学家,谓为赣南之门户。”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判定梅关是江西的。

    第三,地方志为宣传地方形象、重塑地域精神提供素材。比如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16个字是有历史依据的。从方志记载可以看出,“海纳百川”没有任何的疑问,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其中相当多的是宁波人,还有广东人、苏北人、安徽人等。“追求卓越”,那也不是吹牛的,上海人在好多事情上走在全国前列,如刘海粟最早在上海用人体模特,开风气之先。中国最早用西方的验光技术开的眼镜店在上海,还有手表厂也在上海……它们可以支撑起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也有实证。

    第四,地方志为地方政府的施政提供决策。“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如苏州园林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地方志起了很大的作用,采用了多达22种地方志的材料。除此之外,地方志中的一些内容还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现实服务。地方志也能为地方的节庆活动、招商引资提供素材。

    第五,地方志的当代意义还有传播中华文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义。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对外交流时,用地方志当礼物,地方志成为中外沟通的桥梁。

    (讲演内容来自天一阁书院·国学堂,有删节)

    主讲人名片

    巴兆祥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研究会副会长,受聘担任多个地方的修志顾问。以方志学、文化遗产的资源化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国家与上海市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出版《方志学新论》《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等著作多部,发表有《论明代方志的数量与修志制度》《〈大明一统志〉的出版及其东传对日本地志编纂的影响》等论文50余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