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渣土运输车。(刘波 摄) |
“每天晚上环城北路、人民路渣土车轰鸣不断,每隔几分钟就有重型渣土车通过,速度快,噪音很大,还有乱鸣笛,严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由于位于姚江边的两个渣土中转码头承担着中心城区大部分的渣土消纳重任,难以避免对江北环境造成影响,引发湖景花园、东鹰花园等小区居民投诉。如今,随着江北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及属地街道创新渣土运输管理,多部门常态化整治渣土车,人民路、大庆北路等居民小区附近噪音和扬尘扰民现象进一步得到治理。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孙思拓 为进一步深化从源头到末端、从点到面的全范围监管,江北区对渣土车开展了整治行动。以往执法通常以罚款的方式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置,但并不能有效解决滴撒漏等源头问题,为此,江北区创新渣土车管理模式,投入多项新型技术,致力于破解渣土车扰民难题。 江北区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渣土来源于建筑工地,工地一开工,我们及时跟进,与工地签订渣土外运协议,对建筑工地需要外运的渣土计算出数量,对运输时间、路线、装卸地点做出明确规定,并对进入渣土外运时间段的建筑工地进行重点蹲守值班,这样便于监督工地。”另外,联合交警部门对没有清运证的渣土运输车辆严管严控,在各部门联动下,经审批改变渣土车运输线路,让车辆尽可能途经闲置地块,由湖西路引导至大庆南路,减少对居民密集区的噪音及道路污染。 渣土运输监管范围点多面广,一线执法人员巡查压力大,存在车辆装载不规范未达到密闭运输要求、车轮车身不洁上路造成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江北加大了新型科技的投入,精准出招。“截至目前,我区已更换近百辆渣土车辆,相比传统渣土车,新型环保渣土车不仅外观更加靓丽,同时在密封性、科技化等方面也更加出色。”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将继续逐步更新渣土车辆。 除了全密闭式电动顶盖,每辆渣土车上还安装了GPS装置。车辆与网络的互联可以让管理人员对运输车辆超速、车厢不密封、开错路和其他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控,更好地对车队进行管理。 执法人员告诉笔者,为加强路面执法,从前两年起,开始尝试使用更为先进的数字信息化治超手段——非接触性执法,就是利用执法记录仪、高清摄像探头等科技手段固定证据。这种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监管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执法成本,还使得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整治措施,采取24小时不间断的检查方式,加大对流动车辆的巡察、执法力度。同时,江北区还为治理渣土车、黄沙车投入了新武器——地磅。据介绍,安装地磅秤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工程车的具体重量。三个地磅旁边分别设立岗亭,每个岗亭配备摄像监控,对过往工程车辆进行过磅称重和信息登记,凡超重车辆,都会被查扣并移交专门停车场。 江北区城管联合交警等部门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管控及渣土执法处置力度。自今年以来,该局办理渣土违章立案35起,办结19起。 为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执法单位在执法中实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查处与整改相结合,并强化路面管控,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渣土车超载、超速、不进行覆盖沿途抛洒以及不按指定时段、路线行驶等行为,对渣土车无牌、套牌、假牌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严管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