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再现

——《陈忠实传》读后

    罗鹏飞

    对伟大作家的最好纪念,就是精读、研读他的存世作品。陈忠实先生逝世一年来,我重新拜读了他的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35万字的散文集《生命对我足够深情》及19万字的创作谈《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复读百万文字,更加深了对陈忠实其人其文的了解。

    陈忠实一生忠实于自己的文学志向,在肉体的煎熬中承受苦痛,在灵魂的挣扎中爆出光焰。邢小利则用了15年时间,在编著《陈忠实集外集》《陈忠实年谱》《陈忠实画传》的基础上,打磨出22万字的《陈忠实传》,通过传记文学形式开发出一座精神富矿,完成了对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再现与文化赓续。

    陈忠实一生秉持为文学而努力的态度,把文学当作终生的事业孜孜以求。他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既有被动的不得已的蜕变,也有精神和心理上自觉的“洗心革面”和“脱胎换骨”。读书、休学、再读书,苦难贯穿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记忆,他对付极度饥荒的唯一办法就是迷醉于文学,以精神上的饱满抵抗物质上的贫乏。

    他15岁读到赵树理的短篇小说《田寡妇看瓜》,随之仿写了短篇小说《桃园风波》,赵树理成为他的第一个文学引路人。乡村小说在文学思维和文学气质方面给了陈忠实极其深刻的影响。他高中毕业后返乡当了民办教师,大学梦破灭,文学梦还在。他的散文处女作《过夜流沙河》,“历经四年,两次修改,一次重写,五次投稿,始得发表”于1965年3月8日《西安晚报》。自信心第一次击败了自卑感,陈忠实说,“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龌龊,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1973年,他亮相《陕西文艺》,在文学路上“左冲右突”,浮出水面。

    陈忠实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大约在1979年至1986年,从追踪政治与人的关系到探寻文化与人的关系。1984年《当代》杂志刊登《初夏》,他开始从短篇小说转入中篇的创作。1985年11月,陈忠实完成了8万字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在《白鹿原》面世前,他已经发表了短篇小说50多篇、中篇小说9部,题材涉及当代中国农村各个时期。这个阶段他经历了“自我剥离”与“自我寻找”。

    陈忠实创作的第三个阶段,是《白鹿原》的写作,时在1987年至1992年。陈忠实创作的第四个阶段,为1993年至过世。他从写社会热点小说开始,最后通过散文,思索深沉的人生哲理。1982年至1992年,是陈忠实写作生涯中最辉煌的10年。

    为创作《白鹿原》,陈忠实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用两年多时间查阅西安市周围咸宁、蓝田、长安三个县厚可盈尺的县志、党史及有关资料,温习这块土地的历史。1988年4月1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了《白鹿原》的第一行字,“整个心理感觉已经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之中了”。

    历时4年,1992年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五),陈忠实写毕《白鹿原》最后一个字。他在给编辑的信中说,“这个作品,我是倾尽生活储备的全部,以及艺术能力的全部而为之的。”1994年秋天,画家范曾在法国巴黎读了《白鹿原》,评价其是“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司汤达,未肯轻让”。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陈涌先生说,《白鹿原》堪称“中国的《静静的顿河》”。《白鹿原》的经典价值、陈忠实对历史的把握、对人性的挖掘与呈现、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开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白鹿原》正规出版的印数至今已达400多万册。

    陈忠实说,没有拯救作家的上帝,也没有点化灵感的仙人,作家只能依赖自己对生活对生命对艺术的独特而又独立的体验去创作,吵吵嚷嚷自我标榜结伙哄炒都无济于事,非文学因素不可能给文学帮任何忙,文学的事情只能依靠文学本身去完成。写作就像化蝶,一次次蜕皮,这是生活体验;而一旦蛹化成蝶,就变成了生命体验。

    邢小利在悼念文章中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认识到,陈忠实是一本大书。关于他的传,我还要续写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