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幼儿园“森林银行”“存款”。 |
|
敲敲村内的“小木匠”在认真干活。(陈朝霞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立 史媛 敲敲村、搭搭村、编编村、演演村、修修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处四明山区的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幼儿园里,建有14个小小村落,园外设有“森林大本营”,孩子们在园内可以模拟职场就业,在园外则可以上山寻宝、下水摸鱼、溪畔寻野,尝试农田种植。日前,笔者来到了这所幼儿园,被园内开展的趣味活动深深吸引。 笔者逐一领略了各个小村落的魅力。在敲敲村内,“小木匠”们认真地敲钉子、刨木头;女孩子最爱的是编编村,她们正耐心地一针一线做手工艺品;花花村内,孩子们随意摆弄狗尾巴草、芦苇杆等自然材料,完成一份份作品;黑黑村内一片漆黑,勇敢的孩子在里面体验寻宝的乐趣;嬉嬉村里,孩子们正欢快地玩着“好毛人纸片”“挑游戏棒”等民间游戏…… “小朋友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挑选自己驻扎的村庄,然后在村里完成交代的任务。”幼儿园园长俞华萍介绍,14个小村落分为探寻、体验、劳作等类型,小朋友通过游戏式的参与,从中挣取一定报酬,而这些报酬可以存进银行流转,也可以换作其他体验券。 当天恰好是幼儿园“森林银行”试营业,只见一群小朋友排着队正在一个简易窗口前办理“存款”手续。银行的员工由小朋友本色扮演,两位小姑娘熟练地给大家的“收入”盖章。“开设这个银行是为了让小朋友的劳动收入流转起来。”俞园长告诉笔者,幼儿园里的14个小村落不仅是小朋友的游戏乐园,还是迷你版的职业场,银行的设立又让孩子们有了商品流通的概念。 “这些村落的设置和我们的自然启蒙教育息息相关,我们要培养‘能玩、能想、能说、能做’的快乐健康儿童,让每个山区的孩子享受生态化的多元教育。”俞园长介绍,各村的游戏活动保留着民间乡村的传统和习俗,让乡村孩子尽情享受自然体验之乐。同时,孩子们能将学到的技能带到户外,继续“深造”。 原来,在幼儿园外,还有一堂户外自然体验课程,包括乡趣式生存体验、田园式生存体验和乡土式生产体验。其中,乡趣式生存体验课程以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可以对应进行翻山越岭、极速穿越、搭桥过河、射击打猎、跨越雷阵和疯狂挑战等游戏环节;田园式生存体验以过家家、玩沙玩水等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游戏为形式开展;乡土式生产体验则以建构、手工、作坊等与动手生产相关的游戏为主。 “前几天,我们举行了第三届开锄节,孩子们参与了‘登山远足’‘丛林野战’‘溪畔寻野’和‘泥地撒欢’等活动,在回归自然中感受无穷的野趣。”俞园长说,大自然是一个大课堂,在野外设置固定的课堂,这样的幼儿教学模式全市也不多见。“借助章水镇好山好水的自然优势,让孩子们在‘自然体验课程’中提升能力和品质,为孩子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天然联系架起一座桥梁。”为此,幼儿园还把每月的18日定为“亲自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