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人 与大地牌风衣

    王 静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潮男以拥有一件“大地”牌风衣为荣,“大地”牌风衣从上海一直流行到宁波。据笔者了解,这一海派时尚并非“舶来品”,而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品牌,品牌的创始人是宁波慈城人陈汉泉。

    说陈汉泉与“大地”牌风衣的故事,还得从他和家人闯荡上海滩说起。清末民初,慈城陈家的陈舒氏因守寡,拖儿带女去了上海。失怙后的陈家儿女们先后在上海先施公司找到缝制衬衫的工作,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服装厂流水线上当操作工。陈家姐弟很聪明,工作之余常常暗暗琢磨、观察衬衫的缝制技术以及工厂的经营方式。

    这期间,陈舒氏两个女儿先后出嫁,长女陈艺,小名大梅,嫁给冯树梁。幺女小梅嫁的丈夫下班路上不幸中流弹而亡,从此小梅留在娘家不曾改嫁。冯树梁为两兄弟,均在上海谋生。冯哥独自开设一家小型包车店,冯弟在一家制铁厂做工,全家住在工厂附近的虹口。当时的上海少有汽车,木头包车为上海富裕阶层的交通工具,冯树梁的包车店生意挺好。

    1927年秋天,16岁的陈汉泉结婚。婚礼在老家慈城举行,由陈舒氏和她的哥哥操办。陈的大舅是慈城的建筑包工头,据说当时县城的不少店铺、住房都由他承包盖建,家境比较富裕,他对外甥汉泉的婚礼出了大力。陈舒氏率领一大家子全住在哥哥家里。对此,居住在天津的冯守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回忆过当年随外婆回慈城吃舅舅好日酒的情景:“大舅公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知道他与外婆关系很好,舅舅的婚礼就在大舅公家办的,很热闹,场面大。”

    当年,新婚后的陈汉泉回上海与姐妹创办了“永新内衣厂”。说是工厂,其实只是个作坊。制作衬衫,供给先施、永是、新新等较大公司及南京路上的百货商店销售。不知是销售商的需求,还是陈汉泉具有超前意识,他们生产的衬衫专门注册了“555”牌商标。“555”牌衬衫颇受消费者青睐,陈汉泉在上海挖到了第一桶金。

    而此时的冯树梁,则运气不佳,包车店两次着火,把多年的积累烧得精光。大梅便劝丈夫,不如与弟弟一起搞服装业。冯树梁听从大梅的建议,加盟妻弟汉泉的工厂,时为1930年。

    当时的永新内衣厂设在马霍路(现黄陂路)跑马场对面,租了两大间较宽敞的住房,有熟练缝纫工近三十名。陈汉泉和他的亲属既是经营管理人员,也是辛苦的操作工。“555”衬衣产品质量好,品种齐全,有连领、平领、翻领,于是销路与日俱增,除上海市场外,还通过湖南、福建、四川一些省设在上海商栈销往长沙、福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同时,陈汉泉与人合资在四马路新开新丰门市部,专卖衬衣。

    随着产品销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永新内衣厂经常搬家,有几年是在白尔部路(现重庆中路)的泰和里租了32、33号两幢房子,是一至三层的石库门那种。住在同一里弄的邻居中,有上海唱滑稽戏的张笑笑、鲍乐乐、丁怪怪等。这期间,陈汉泉从杭州买来一种特殊布料,请来宁波师傅涂上桐油,试做中式雨衣。雨衣,时为中产阶级的时尚品,国人没有生产,上海市场上只有日本人生产的橡胶风雨衣,由于掺入七八成的再生胶,这种产品价廉物差,掉皮不耐穿。陈汉泉涂桐油制雨衣的创意来自当时的油布伞,桐油雨衣是永新内衣厂附属产品。从放弃打工到自制衬衫,自“555”牌衬衫到研发桐油雨衣,陈汉泉的创业史一步步向“大地”牌风衣迈进。

    据冯守南回忆,舅舅陈汉泉的工厂之所以能持续平稳发展,离不开金融界同乡的帮助,其中有秦润卿、王福源等人经营的福源钱庄。钱庄和银行永远是工厂经营的后台老板。

    1932年,陈汉泉喜得贵子,此是他结婚六年才生的男孩,陈家的血脉总算有了延续,陈家人别提有多高兴。然而,福兮祸所伏,也正是这年,先是工厂发生火灾,尔后新丰门市部合伙人席卷营业巨款逃走,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火灾、被骗,加上试制风雨衣的操劳,陈汉泉病倒了,他得了肺结核咯血。陈汉泉是永新内衣厂的顶梁柱,他一病还真乱了工厂的经营生产。还是陈舒氏清醒,当年她率陈氏三姐弟来上海,如今工厂碰到困难,她提出了紧缩开支,共渡难关的策略,工厂由大梅夫妇和小梅照常打理运转。陈汉泉离开工厂,以治病、疗养为主。

    复兴公园附近的一家西餐馆,是陈汉泉经常吃早餐、喝上午茶的场所。渐渐地,这一西餐馆也成了陈汉泉与服装界同行交流行业信息、切磋管理经验的“会所”。就在这一“会所”里,陈汉泉得到维罗公司专卖英国雨衣的信息。闻知此讯,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叫上姐姐大梅一起去看英国的雨衣。

    维罗公司位于南京路、四川路口,姐弟俩看到了款式漂亮的雨衣,是一种两层开丝米中间衬一层白布涂层橡胶的雨衣,售价20—30元大洋。陈汉泉问大梅,买一件做样衣如何?而大梅只是让陈汉泉试穿了一下,前后左右看了一会儿,说了句“不用”。回到厂里,大梅用60支纱双股全棉做出了第一件风雨衣。后来改用腊丝卡其做面料,推出产品……随着风雨衣的试制成功,陈汉泉经过两年多的调养身体也康复了。工厂改名为永新雨衣染织厂,搬到了南市中华路1244号。永新雨衣厂生产的风雨衣刚面市时仍沿用了“555”牌,后改为“ADK”(中文名称爱地凯),此为亚洲服装大王(Asia Dress King)的英文缩写。《上海通志》对“中国首创棉质风雨衣—ADK(大地)雨衣”,有如下记载:“由民族资本家陈汉泉先生创建于1927年;1934年永新雨衣厂试用腊丝卡其面料制作风雨衣一举成功,即消除了进口货的橡胶异味和不透气的特点,又具备了‘晴天挡风,雨天挡雨’的双重功效。”

    “ADK”风雨衣颇受上海中产阶级的青睐,工厂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打那时起,上海的民族工业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而陈汉泉和他的家人们在灾难中守业,在夹缝求发展,至1949年解放时,永新雨衣厂已发展到两家布厂、一家染厂、一家雨衣制造厂、三家发行所。1954年公私合营时,为使“ADK”这一民族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经广泛征集意见,更名为“大地”,沿用至今。据报道,改名后的“大地”牌风雨衣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十多个国家;除在全国各地设立直营店外,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设立了指定供应点,“大地”风雨衣的辉煌鼎盛可见一斑。

    陈汉泉是成功创业于上海的宁波帮人士之一,也是家乡的骄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